深海魚含汞的爭議--官員掛保證消費者安心嗎?

李武忠

榮總一篇有關深海魚含重金屬研究報告,再度引發消費者疑慮,使得深海魚買氣受到影響,讓漁民急的跳腳。雖然立委、官員和醫生一起出面緊急滅火,強調深海魚絕對可食用,只是這樣的表態就可以讓消費者安心?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政府主管機構應該拿出實際的檢驗數據,來證明國內所捕撈或販售的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等汞和其他重金屬含量均在安全值內食用沒問題,纔是維護漁民和消費者的最有效方法

由於部分海域遭受到重金屬、戴奧辛多氯聯苯、環境荷爾蒙等嚴重污染,這些有毒污染物透過細菌、浮游生物等進入海洋生物鏈,從小魚中魚大魚不斷透過生物蓄積(bioaccum ulation)讓毒性增強,最終隨着魚類進入消費者體內,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這些國外已有相當多的專業研究報告,不應被刻意忽略。

而鮪魚含汞量也會因種類、捕撈海域、漁具漁法、生產地區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不能以偏概全。例如以拖釣或竿釣所捕獲長鰭鮪較年幼其體內累積汞含量較以延繩釣捕獲(較深海較年長)的長鰭鮪低;同樣是鮪魚罐頭美國製造的含汞量爲0.086μg/g,厄瓜多爾產製爲0.245μg/g,泰國產製爲0.104μg/g,菲律賓產製的爲0.108μg/g差異甚大不能一體適用。而國內專家多隻告訴民衆儘量少吃深海魚,海水魚,對於哪些魚屬於深海魚也有不同說法(其實深海魚指的是生活在水深200公尺以下的魚類如𩽾𩾌魚、燈籠魚等),由於資訊不充分引發消費者恐慌,不知道要購買哪種魚才安全,消費者爲了健康考量會停止購買海魚,轉購買養殖魚或其他替代性肉品,反讓漁民以及漁業無辜受到波及,政府不能光靠口頭安撫應該設置專業諮詢網站隨時幫民衆解惑。

此外,官方部門經常提到只要「食用適量」,深海魚對人體其實無害。問題是適量的定義爲何並沒有清楚說明,讓消費者無所依循。美國環保署基於人體健康依照汞含量高低把一些常見水產分爲低(低於0.09ppm )、中 (0.09~0.29ppm )、高(0.3~0.49ppm )、超高(超過0.5ppm )汞含量,並分別建議爲可食用、每月食用少於六次、每月少於三次、禁止使用等不同級別。其中符合低汞含量的有:鯷魚、鯧魚鮎魚、比目魚、鯡魚沙丁魚吳郭魚、藍鱈、大西洋𩾃魚、海鱸、鯖魚、海水鱒魚生鮮鮭魚、鰈魚、牙鱈蝦類牡蠣扇貝貝類蟹類烏賊等;屬於中度含汞量的有:鯉魚石首魚、裸蓋魚、阿拉斯加鱈魚、河鱸、笛鯛、鬼頭刀、𫚉、鰹、海鱒、𩽾𩾌魚、大比目魚、銀漢魚龍蝦等;高含汞量的有:大西洋產青魚黃鰭鮪、馬鮫、野生石斑智利圓鱈、長鰭鮪罐頭等;超高汞含量的有:旗魚、劍旗魚、鯊魚、深海橘鱸馬頭魚、大目鮪、A hi tuna、大西洋馬鮫等。

這些資訊應該由政府主管部門根據國人飲食消費習性做進一步增刪後,可以提供給國內消費者參考,讓民衆有所依循可以安心食用。做與不做僅一線之隔,而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民衆纔會有感!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