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護城河” 基金業尋求AI賦能

(原標題:深挖“護城河” 基金業尋求AI賦能)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鞏固和擴大“護城河”,是每家基金公司面臨的共同課題。AI賦能,給行業內各家公司提供了在競爭中勝出的可能性,併成爲他們錨定的下一個爭奪的戰略高地。

AI助力基金公司轉型

近期發佈的《中國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顯示,在科技投入上,金融科技的投入逐年增長,且以智能化應用爲主要方向。如今大部分基金公司已啓動數據治理工作,而數字化轉型主要運用在投研、風控等領域。

據方正證券統計,截至一季度末,基金保有規模前20名的基金公司中,有7家公司打造了自有的智能投研系統,有12家公司推出了智能風控系統。

作爲基金公司差異化發展的核心,投研是重中之重,近年來許多基金公司不斷嘗試將其與AI互相融合。比如,華夏基金成立了“AI-lab”,用來統籌AI算法模型及人才資源,與投研部門合作,進行專題分析應用,不斷輸出研究成果,助力投研決策。

浙商基金也是業內發力AI投研的典型。該公司開發的智能投資型“AI+HI”(人機結合)投研體系,擁有500多個機器人,具有數量大、種類多、精度廣的特徵,覆蓋70%以上行業的核心資產。

天弘基金也擁有投研雲系統等,可對一些信息化繁爲簡,進行輔助決策。

在通過AI賦能進行風險預警方面,基金公司取得了初步成果。如華夏基金開發了“智能排雷系統”,該系統結合外部公開財務數據、多維市場輿情數據,向用戶提供可搭建預警指標、模型、方案的系統化工具。通過高頻預警信號,幫助用戶識別有潛在風險的公司,輔助辨別市場“黑天鵝事件”。

人工智能提升服務品質

在提升基民體驗感方面,人工智能正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千人千面”成爲基金銷售、服務的熱詞。

近些年,以互聯網銷售爲代表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憑藉觸及率高、操作便捷、申購費率低等特點吸引了廣大投資者,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迅速擴大。許多頭部機構在營銷服務中還融入了AI智能手段,在爲用戶提供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也加固了自身的“護城河”。

以螞蟻財富爲例,其智能助手“支小寶”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金融知識圖譜、多輪對話等技術架構體系,能像真人一樣與投資者進行對話,隨時在線解答用戶的理財問題。據悉,支小寶已累計服務約3億用戶,能力覆蓋5000餘個金融百科的詞條。截至今年5月底,相比未服務過的用戶,被支小寶深度服務過的用戶,人均定投次數高78%,頻繁交易比例下降60%。

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盈米基金打造了一套AI推薦引擎,試圖讓人(用戶)與物(內容、諮詢、投顧產品等)實現精準匹配,以期爲用戶提供精準的服務。

以B端機構業務實現彎道超車的基煜基金,其“基構通”也已採用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如在運營環節,公司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應用於服務、交易、運營清算等多個業務場景,利用RPA短平快、靈活性高、可模擬人工等特點,爲用戶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

業內人士認爲,新一代基民是在互聯網中成長起來的,對財富管理服務的線上化、實時化、便捷化、專業化有着更高的要求,包括AI賦能在內的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在這方面率先發力的基金銷售機構,未來或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

在具體的AI賦能方面,仍有不少難點有待解決。

西部利得基金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朱於認爲,投研方面,在標準化作業類業務領域,業內已普遍接受用技術替代人力以提升效率。但在投資決策等智力化程度較高的領域,由於涉及較爲複雜的因素,所依賴的強人工智能技術仍在發展中,還要與應用場景持續融合、打磨與進化。

“40年前,如果計算機能夠把標普500指數各家公司的財務數據整理清楚,並利用股價變化和財務指標關係選擇投資標的,就可產生可觀的超額收益,但現在顯然無效了。”貝萊德建信理財副總經理祝國橋在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說,任何一種算法都會慢慢被其他投資人發現而失效,所以這是個迭代的過程,需要不斷努力。

另外,在AI賦能基金方面,人才是一大短板。浙商基金有關人士認爲,資管行業未來的開創者,一定是那些既懂得金融投資,又擁有數據處理、信息挖掘、編程能力的科學家們,他們將推動行業快速發展,但目前這類人才非常稀缺。

華夏基金CTO、董事總經理陳一昕認爲,從價值鏈重構、平臺化發展再到生態化佈局是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和競爭模式升維的必經之路。目前多家國際領先資管機構已通過戰略併購、創新實驗室等形式與金融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快速補齊短板。我國基金公司也應在明確自身核心優勢的基礎上,攜手最適合的合作伙伴,探索靈活的合作模式,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