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 清明節入列陸非遺名單

一名蘇州市民展示貼上《清明節》特種郵票並加蓋了紀念郵戳的信件,準備將信件寄給澳洲親戚。(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國24個節氣中,清明節是唯一既是節氣也是節日的日子,除放假之外,其中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慎終追遠,已被列入大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由來,源自春秋時期的介子推。相傳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介子推竟與母親抱樹而死。晉文公爲悼念介子推,把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日後,因爲清明與寒食節相近,而寒食爲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於是合二爲一,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吃涼食。

由於清明節在傳統上極具意義,大陸2010年由中國郵政發行《清明節》郵票一套3枚,面值均爲1.2元,呈現祭祖、踏青和插柳三個畫面。其中「插柳」這枚郵票與介子推的故事有關,晉文公悼念介子推時,發現被火燒死的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十分驚喜,便折了幾根柳條編成一個圈戴在頭上,表示懷念。

時至今日,大陸各地皆有清明節的習俗,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與方式不盡相同。除了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在許多少數民族當中也是重要節日。

在南方,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之一的《嶺表尋春:廣東清明節》,圖文並茂介紹廣東清明節風俗。值得一提的是,嶺南人特別重視掃墓,其清明習俗基本承襲中原而來,儀式內容也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