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發射升空 艙內畫面曝光:3位航天員穩健招手 比OK手勢

神舟十二號發射升空 艙內畫面曝光(來源:海外網)

【#神舟十二號發射升空# 艙內畫面曝光:3位航天員穩健招手 比OK手勢】6月17日,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返回艙內的畫面顯示,三位航天員非常穩健,分別招手並比出“OK”手勢。#3位航天員招手比OK手勢#

相關視頻

震撼!神舟十二號與地球同框 航天員艙內“玩筆

震撼!神舟十二號與地球同框(來源:~)

推薦閱讀: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3位航天員奔向“中國空間站”

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神十二”)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由長征二號 F 遙十二火箭執行此次任務

(來源:見水印

相關載人飛行任務,將由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執行。

(來源:見水印)

其中聶海勝擔任指令長,現在他們將成爲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首批 “入住人員”。另據悉,備份航天員爲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來源:見水印)

三名航天員中,特級航天員聶海勝曾參加神舟六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特級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二級航天員湯洪波則是首飛太空

圖 | 左起湯洪波、聶海勝、劉伯明(來源:百度百科)

本次航天員乘組採用 “新老搭配,以老帶新” 的方式,其中57歲的 “老航天員” 聶海勝屬於三探蒼穹。

圖 | 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來源:見水印)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 DeepTech,之所以第三次選擇聶海勝,是因爲他已經兩次登上太空,不僅非常有經驗,而且也當過指令長,這次以老帶新,也是希望能更好完成任務。

圖 | “神十二” 載人飛行任務標識(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首次 “飛天” 的宇航員湯洪波告訴媒體:“我是1995年入選飛行員,2010年入選航天員,航空與航天,只是一字之差,但完成這個轉變,是一個艱苦而又難忘的經歷。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多年來,我一刻不曾鬆懈,按照大綱要求從難從嚴訓練,因爲只有訓練到位,才能勝任任務,完成任務。”

在飛行中,航天員們將以在軌形式完成四方面工作

一是對核心艙組合體進行日常管理。包括在軌測試天和核心艙、驗證再生生保系統、機械臂的測試與操作訓練、物資和廢棄物管理等。

二是要進行出艙活動艙外作業。比如在軌轉移、組裝和測試艙外服,以及開展兩次出艙活動、組裝艙外工具箱、擡升全景攝像機和安裝擴展泵組等。

三是要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包括組裝和測試空間應用任務實驗設備,按程序進行空間應用、航天醫學領域等實(試)驗,以及開展相關科普教育活動。

四是航天員要對自身進行健康管理。比如按計劃進行日常生活照料、鍛鍊身體、定期監測、維持和評估自身健康狀態。

圖 | 艙內景(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據悉,3名航天員將展開爲期3個月的在軌工作生活,並將首次進行較長時間的出艙活動。

爲此,相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和核心艙提供了3倍於前者的航天員活動空間,配置3個獨立臥室和1個衛生間,以保證航天員的生活起居。

在房間設計上,提高太空生活質量,最大程度考慮了便利性和私密性。在睡眠上,航天員依然需要進入睡袋,但本次將實現從 “站睡” 到 “躺睡” 的跨越。

在飲食上,可給宇航員提供120餘種品種豐富、保質期長的航天食品。其中,就餐區域配有食品加熱 & 冷藏設備、以及飲水設備,另有摺疊桌供航天員用餐。爲方便航天員日常鍛鍊,鍛鍊區配有太空跑臺和太空自行車。

此前的相關發佈會,並未對本次航天員如何上廁所做出介紹。資料顯示,2003年楊利偉執行神舟五號任務時,依靠航天服內的收集裝置排便,該裝置類似於尿不溼。

在載人環境控制方面,空間站核心艙配有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其子系統包含尿處理、二氧化碳去除、冷凝水收集與處理、電解制氧、以及微量有害氣體去除等,可實現水資源等消耗性資源的循環利用,讓航天員得以進行在軌長期駐留。

圖 | 艙內景(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在通信方面,空間站配有移動 Wi-Fi,依靠天地通信鏈路和視頻通話設備,航天員均佩戴骨傳導耳機,可進行空間站與地面的雙向視頻通話,以及收發電子郵件等。

按照計劃在入軌後,飛船將採取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天和核心艙的前向端口,並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以及天和核心艙形成組合體。

動圖 | 神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貨運飛船組合體交會對接

在天和核心艙駐留約3個月後,航天員們將搭乘 “神十二” 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內蒙古東風着陸場

東風着陸場位於中國八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地域遼闊且人煙稀少,它將首次開啓着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這意味着東風着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將得到首次檢驗。

出艙有多難?擰螺絲不能勁兒太大,不然宇航員會圍着螺絲轉

關於航天員出艙的難度,龐之浩表示,出艙活動的技術難度很大,首先要在失重環境下完成,另外要穿上艙外航天服進行作業。

在這之前,航天員要在中性浮力水槽裡進行多次訓練,去掌握多項出艙活動技能。其一是組裝穿航天服等準備工作要做好,其二是要吸氧排氮,其三是要打開艙門

上次神舟七號飛天時,航天員出艙後艙門遇到了一定困難。因此,一定要按規程打開艙門,以避免破壞艙門。在艙外作業也必須按照要求走,比如擰螺絲不能勁兒太大,不然宇航員會圍着螺絲轉。

國外宇航員在出艙時也出過問題,比如曾出現過空間運動病。爲防止該疾病,中國航天員一般會服用 “太空養心丸”(此前 “神六” 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就曾服用 “太空養心丸”)。

此外,一定要氣放完之後才能打開艙門,不然要麼是打不開,要麼就算打開了但很容易弄壞艙門。

另外,還要確保航天服的質量,此前國外有宇航員的航天服在出艙以後出現漏水、漏氣,這時就得馬上緊急返回。

出艙以後,航天員之間要相互保護,不能有誤操作,比如國外就有宇航員帶了安全帶結果又掉了,而這些都是要注意的事項。

九州雲箭聯合創始人劉洋告訴 DeepTech,對航天員來說發射面臨着風險,出艙也同樣面臨着風險。

太空中的失重、高真空和熱輻射環境是人類難以長時間承受的,在出艙過程中每一個動作不僅是航天員技術的考驗,更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而長期身處封閉空間內,對航天員身心健康的調節能力也將帶來較大挑戰。

事實上,5年以來,相關部門對航天員乘組進行了選拔和針對性訓練,每位航天員的訓練時長均超過6000學時

最大不同:首入中國自主設計研發和發射入軌的空間站及核心艙

龐之浩告訴 DeepTech,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 “飛天” 建造空間站,因此具有一定奠基作用。他們要安裝調試設備、試驗和遙控機械臂、還要長期在裡邊生活、以及兩次出艙長時間太空行走。

本身宇航員在裡面長期生活就是一個實驗,另外他們還要開展多種科學實驗,這好比到了一個新家似的,要把這些設備都裝好,然後進行調試,包括從貨運飛船裡把物資運到載人飛船裡,另外還要組裝艙外航天服,拿到節點艙去。

劉洋認爲,本次任務最大的不同,是航天員將首次進入中國自主設計研發和發射入軌的空間站及核心艙中,他們在那裡駐留3個月,完成艙外操作、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

此外,預計到2022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屆時將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提及本次載人航天發射可對空間站建造起到的作用時,劉洋表示,這是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第一次上任,也是中國航天員在軌時間最長的一次。

本次航天員入站進行活動時,將對空間站的生命支持系統、人機交互、儀器設備設施等情況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考驗,這可給中國空間站的後續建設和改進提供重要依據。

談及此次發射之後,將給中國在世界航天的地位帶來的影響,劉洋告訴 DeepTech,外太空駐留能力是綜合反映一個國家航天技術水平若干因素中的一項,本次任務將刷新中國航天員在軌時長記錄,是中國開展自主空間站建設的重要一環。

如取得成功,將使中國具備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能力,有利於我們加深對外太空的認識,中國航天距離世界先進水平也會更進一步。

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介紹稱,作爲中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神十二” 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啓下,十分關鍵,其將爲後續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

聶海勝曾表示:“太空是神奇的,太空生活是美妙的。人類進行載人航天,固然有着政治、經濟、科技等諸多意義,但即便不考慮這些因素,只爲了飛天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的嚮往,只爲了我們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人也應在浩瀚太空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