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任務揭秘

圖爲10月16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景海鵬(左)、陳冬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席記者見面會新華社記者 李剛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記者喻菲 陳曦 李國利中國將於17日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它將與9月15日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近400公里高的軌道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啓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在發射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黃偉芬向記者介紹,此次任務中,航天員將有30天在“天宮二號”內,另有3天是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天地往返的時間

這次飛行乘組人數是2人。這是繼“神舟六號”2人5天在軌飛行後,再次由2人乘組執行飛行任務。

第三次上太空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負責載人飛船駕駛、交會對接、飛行計劃管理、飛行安全保障。第一次上太空的陳冬負責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組合體的維護、消耗品管理、維護維修、在軌試/實驗等。他們在崗位職責能力上互爲備份

標題)飛行時間長 挑戰更大

黃偉芬說,在軌飛行時間明顯延長,更少乘組人數、更長飛行時間、更多在軌操作,這些對航天員乘組身心素質工作能力、任務規劃、作息設計、管理優化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她說,首次30天駐留飛行任務對航天員的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均帶來更大挑戰。從身體上講,航天員心血管系統受到更大影響肌肉萎縮,骨丟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爲明顯,出現疾病概率增大。從心理上講,駐留時間延長對乘組兩位航天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

從生活上講,作息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對航天員工作效率的影響增加,食譜食品感官接受性要求更高,衛生清潔尤其是運動後清潔問題突顯,導致航天員駐留保障難度進一步加大,需要在失重防護、食譜食品、衛生清潔、作息制度和飛行程序安排等方面加強設計,提高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品質。

黃偉芬介紹,航天員的作息制度設計上向空間站任務長期飛行進行過渡,所以採用日計劃和周計劃相結合的方式,天地同步作息模式。航天員在30天飛行中,任務相當重。每工作6天有一天休整,這一天航天員也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航天員自主空間大一些,可以自己來安排。

(小標題)空間站任務前唯一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她說,在執行空間站任務之前,“神舟十一號”是唯一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因此被認爲是非常寶貴的機會,要着眼於空間站技術驗證需要,開展空間站航天員在軌生活、健康、工作保障設計驗證,以及面向長期飛行的航天醫學工程研究,包括航天心理學實驗研究,爲空間站任務研製積累飛行試驗數據。

據介紹,“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方式是自動交會對接。此次交會對接是處在陰影區,不像在陽照區看目標那麼清晰。如果自動交會對接出現問題,就轉入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時刻要準備好。因此對航天員從訓練的要求上沒有降低反而更高。

(小標題)航天員是如何選拔出來的?

黃偉芬介紹,未來空間站的任務希望有經驗的航天員參加。空間實驗室任務也非常重要,是承上啓下的飛行。所以綜合考慮,從兩批航天員中各選一人,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培養,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技術過硬、經驗豐富,而第二批航天員年富力強

景海鵬和陳冬兩位航天員在一起進行訓練的時間非常多,關係非常融洽。“經過訓練和磨合,我們2人已非常默契,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彼此間都能心領神會。”景海鵬說。

航天員做過長達33天的封閉訓練,除了失重不能模擬,其他都是按照空間實驗室任務的程序來模擬的。

航天員經過八大類近百個科目的訓練,包括體質訓練、心理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和失重效應防護鍛鍊、救生生存訓練、交會對接訓練、在軌實/試驗的訓練等。由於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時間延長,還加強了在軌醫學急救知識的培訓

(原標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任務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