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銀行股權再度流派,中小銀行咋就成了“白菜價”?

最近,佔盛京銀行總股數2.18%的近2億股股權在流拍後再度上架阿里資產交易網,起拍價12.096億元,但直至6月14日金牌結束,都無人出價,最終只得二次流拍。盛京銀行股權拍賣,引起了不少投資者對銀行估值的討論。

不只是盛京銀行,近年來,中小銀行的股權屢次被掛牌轉讓或拍賣,但部分銀行即便一再折價,股權也無人問津。今年2月,上市農商行江陰銀行共8897.81萬股股權遭遇流拍;5月,長城華西銀行的5500萬股權,經歷了兩輪降價後,第三輪降價拍賣再次折戟;6月,北京中關村銀行5.6折變賣的7240萬股股權流拍……

爲什麼中小銀行的股權無人買賬?中小銀行股權頻繁拍賣卻難覓“接盤俠”的尷尬背後,是其在資本市場、自身經營、行業監管等方面的困境折射。

銀行市淨率偏低,中小銀行劣勢明顯

當前,銀行股的估值與其他板塊相比,整體處於較低水平,許多銀行的股價都在“破淨”狀態。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A股的42家上市銀行中,有12家銀行的市淨率都在0.5倍以下,只有寧波銀行的市淨率高於1倍。以民生銀行爲例,截至6月20日13時,該行的股價爲3.90元/股,每股淨資產爲11.89元,市淨率僅爲0.33倍。

也因此,在銀行板塊呈現高性價比和高股息率的特點下,銀行股份市場供大於求,股權交易處於“買方市場”,銀行投資者在買入銀行股份時,也會進行更多的對比和考慮。

受股權結構、內控管理、經營業績、公衆認知度等因素影響,相比國有行、全國性股份行等知名度較高的大型銀行,資本市場對中小銀行股權投資價值的認可度一直不太高。

首先從經營業績的角度來看,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本就相對偏弱,再加上受業務具有地域性、大型銀行服務下沉市場空間遭到擠壓等因素的影響,許多中小銀行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出現了持續的下滑。如長城華西銀行在遭遇5500萬股權三次流拍之餘,其經營業績也在下滑。2022年,長城華西銀行的營業收入約23.06億元,同比下跌4.16%;淨利潤約爲1.82億元,同比下跌44%。

其次,因差異化發展需求,中小銀行的客戶資質相對大型銀行的客戶資質更弱,但許多中小銀行的風控能力跟不上,就會導致資產質量變差,壞賬風險較高。

如本文開頭提到的盛京銀行,雖然在2022年實現了營收淨利的“雙升”,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甚至同比增長143.8%,但去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高達3.22%,遠高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63%,資產質量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再加上該行所在的東北地區金融需求不旺,發展潛力受限,故而資本市場對盛京銀行並不看好。

股權結構的分散和內控管理的疏忽,也是阻礙中小銀行股權交易的一大因素。中小銀行以非上市銀行居多,大部分銀行的股權結構都比較分散,股東既有地方政府,也有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容易出現管理層濫用職權、出資不實、關聯交易、股東治理缺位、違規干預等情況,從而導致許多中小銀行都陷入治理僵化的惡性循環。

如廈門農商行就具有股權分散、無實際控制人的特點,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該行的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合計不足50%,第一股東持股比例僅8.01%。投資者如果購入股權分散、內控管理不完善的中小銀行的股權,不僅話語權小,股權管理困難,股權變現難度相對較高。

反之,大型銀行相對中小銀行業績更穩定、股權結構透明、資產質量更好,在銀行業市淨率普遍偏低的現狀下,投資者更願意購買大型銀行的股份,以獲得更多的分紅,而中小銀行的股份就只能頻繁流拍。

既然大型銀行市淨率低,相比中小銀行更具備投資價值,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可以購買中大型銀行的股份,流動性更好,且股息收益還更高,怎麼看都比未上市的中小銀行股份香。

銀行股普遍下行,短期內股息收益難抵浮虧

受銀行息差收窄、地產等行業低迷帶來的壞賬可能、散戶投資者更關注股價彈性等多重因素掣肘,A股銀行股一直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估值窪地,“破淨”之於A股上市銀行是家常便飯。

表面上看,市淨率低很適合投資吃股息,光靠分紅就能得到高於銀行定存的收益。但並非所有的銀行股都適合吃股息,從投資角度來看,由於銀行股——尤其是大的銀行股本身的彈性空間很有限,並不適合短線投資。此外,銀行股股價處於普遍下行狀態,如果投資者在股價較高的階段投資進去,極有可能面臨股價一路下跌帶來的虧損。

如民生銀行在2020年6月19日的收盤價是5.67元/股,2023年6月19日的收盤價爲3.90元/股(股息率5.49%),跌幅爲31.22%。對於部分在股價較高點買入民生銀行股份的投資者來說,即使算上每年的股息收益,若在股價低點割肉也是虧的,只能硬扛着等銀行股價上漲。

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我國一共有3991家中小銀行。中小銀行股權轉讓拍賣遇冷既有行業與經濟週期的影響,也有中小銀行自身實力不足的原因,面對這一窘境,中小銀行在完善內部治理和股權結構的同時,也要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獲得市場認可,拓寬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