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仍看好負利率債券 外銀揭兩狀況:扮演「穩定器」角色

▲瑞銀指出,負利率國債仍受到市場青睞,原因之一是國債在資產裡,有時扮演「穩定器」的角色。(圖/路透

記者陳依旻/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去年首次發行負利率主權債券,短短几日就被國際投資者搶購,當時不少人質疑「負利率還搶着買?」目前超低利率環境持續,不少國家國債皆爲負利率,以德國爲例,2及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約0.7%及-0.3%,瑞士銀行指出,負利率國債仍受到市場青睞,原因之一是國債在資產裡,有時扮演「穩定器」的角色。

爲何投資負利率債券?瑞士銀行表示,第一,國債在資產組合裡有時扮演「穩定器」的角色;不同於美國歐洲進一步加大財政刺激的空間有限,經濟過熱的風險不高,歐洲央行未來數年需要維持貨幣政策寬鬆,避免經濟落入通縮陷阱,並要助力通脹重返目標 2%。

「歐洲國債收益率近月飆高只是短暫現象」,在長期經濟增長及通脹溫和的情景下,債券及股票的相關性非常低。如果股市大幅回調,國債價格一般都會上漲,在資產組合裡發揮「穩定器」的作用,有助於降低迴報波動性及風險,除了歐洲高級別債券,中國等新興市場債券也是另類的風險分散工具,但投資者要注意不同工具的流動性附帶其他風險。

第二,抱現金也有「風險」;部分投資者寧願持有現金,也不選擇低利率債券,但瑞因認爲這不一定是理想的長期策略,原因在於,首先儘管出現通縮的概率很低,但歐洲經濟遭受疫情重擊,加上出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已經不能完全抹煞「日本化」的可能性,當人口老齡化等反通脹趨勢發酵,那麼利率可能進一步走低,投資者因而有需要爲資產組合作好保護。

其次,在歐元區,銀行對存款徵收利息費用,貨幣市場基金更同時面對負收益及信用風險的問題。此外,即便歐元區設有存款保障計劃,但如果銀行違約,一般只有最多10萬歐元或瑞士法郎存款獲到保障,意味現金不完全是零信用風險的。

最後,歐洲國債收益率曲線比一年前陡峭,要賺取正票息收益,投資者可能要找上超過 15 年期的國債,「但最近國債利率走高顯示了長久期債券的風險,我們不建議因爲追求收益而延長債券久期」,反而應尋找歐洲國債以外的機會,譬如中國國債。

有報導指出,渣打銀行最新研究報告稱,預計今年10月起,中國國債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後的1年內,將獲1300億美元至156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目前,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提供商中,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政府債券指數已先後將中國國債納入其主要指數。

渣打銀行預計,今年外資對中國國債的淨購買量將從2020年的5710億元人民幣攀升至8400億元人民幣,這將佔2021年國債淨髮行總量的31%,高於2020年的14%和2015年至2019年的均值16%。年底外資對中國國債的持有比例可能從2020年底的9.1%上升到11.5%至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