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談信用)廣州: 信用建設全覆蓋提升城市競爭力

(原標題:(市長信用)廣州: 信用建設全覆蓋提升城市競爭力

新華社廣州8月4日電(記者孟盈如)自獲批成爲全國第二批創建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以來,廣州市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一直不斷探索。目前已建成覆蓋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環保等多個部門也建立了行業信用檔案和信用分級管理制度海關稅務法院政府部門初步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機制。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成了“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順利完成了基礎構築框架搭建工作,正轉入更深層次的建設階段。廣州在具體領域如何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又有哪些創新和亮點?記者就此採訪了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

記者: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情況如何?

陳志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將“誠信”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調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廣州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012年以來,廣州市先後印發《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廣州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部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把各領域信用建設落實到政府各職能部門貫徹實施,並規範信用信息管理。

目前,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覆蓋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爲社會公衆和政府部門提供信用信息查詢共享;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環保等多個部門建立本行業信用檔案和信用分級管理制度;海關、稅務、法院與政府部門初步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對海關高級認證企業、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失信被執行人等信用主體進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建成“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爲銀行提供企業信用信息;稅務部門與銀行合作推出稅融通,應用信用信息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同時,積極開展誠信宣傳,通過“誠信廣州大家談”“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等一系列信用宣傳教育、評優評先活動營造誠信社會氛圍。可以說,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順利完成了基礎構築和框架搭建工作,正轉入更深層次的建設階段。

記者: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廣州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陳志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廣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推動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建立政務公開、信用記錄、信用分級管理、守信失信聯合獎懲等機制,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市民遵紀守法、企業守信經營的誠信意識,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降低了社會治理成本,營造了良好營商環境,促進了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使廣州市這一“千年商都”煥發新春。

廣州市已連續幾年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上摘得桂冠。近期,又被世界權威城市排名機構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首次納入“Alpha-”城市序列,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2016年,廣州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757家,同比增長23%;實際使用外資57億美元,同比增長5.3%。截至2016年底,已有28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市投資。這一系列的成績,與廣州市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條完整、工業製造力和研發能力一流、專業技術人才資源豐富等一系列軟硬件優勢息息相關,但同時也與廣州市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成效密不可分。

記者:目前,廣州市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四大領域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困難或問題?

陳志英:政務誠信方面,廣州市制定實施《廣州市政務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政務公開、依法行政、政府性債務管理、公務員誠信建設4個專項工作方案及《檢查督導方案》,形成“1+4+1”的工作推進模式,確保政務誠信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通過建立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重大行政決策公衆參與和結果信息依法公開、全國率先實現三級政府全面公開“三公”經費、全國率先建立權力清單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公開政府信息,接受全社會監督。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出臺《公務員誠信守則》,實行公務員錄用誠信承諾制,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探索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系統和公務員誠信信息查詢共享系統。推進失信政府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督促有關政府機構執行法院判決。

商務誠信方面,廣州市積極開展行業誠信建設、打造誠信商圈、評選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建立健全信用紅黑名單制度。今年,廣州市首個商務誠信平臺——越秀區一德商務誠信平臺建成上線,消費者或監管部門掃描一德商圈商品標籤上的二維碼,即可實現“掌上智能追溯”, 實現了商品來源可追溯。在2016年開展的“守合同重信用”評選中,共有符合條件的5826家企業(個體工商戶)被公示爲“2015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廣州市“守合同重信用”單位數量佔全省26.3%。推進電子商務誠信建設,積極組織廣州市企業申報2017-2018年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已擇優向省商務廳推薦了16家正選企業、25家備選企業。

社會誠信方面,廣州市歸集完善各類社會主體信用信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快推進社會組織和個人信用建設。一是社會組織信用管理,加強督促指導,通過推進社會組織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和信用評估及分級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二是建立個人信用信息查詢應用機制,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加強對個人信用信息的記錄和整合,並由政府帶頭在公務員招錄、積分入戶等重點領域加大信用信息應用力度。三是加大信用宣傳力度,開展“誠信宣傳”主題月實踐活動,通過舉辦“誠信廣州市民論壇”、誠信主題“道德講堂”專場等活動,取得良好效果。

司法公信方面,廣州市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職能作用,以司法行政公信建設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時加強司法執法和從業人員信用建設,嚴格把關執法、從業人員資格准入,強化日常監管,完善誠信執業獎懲機制。大力推進失信被執行人聯合懲戒工作,市中院每月定期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向市各有關部門推送,在投資項目審批、房地產權轉移登記、商品房預售、動產抵押股權質押、規劃項目審批等方面限制失信被執行人。

雖然廣州市各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主要是信用建設宏觀層面立法的欠缺,國家尚未出臺信用相關法律,僅有一些政策法規支撐,信用信息的歸集、應用和管理方面沒有全國統一的明確規定,缺乏上位法支持。希望國家層面加快信用立法,儘快出臺全國性的信用法律法規,爲地方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記者:廣州市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有哪些創新亮點和經驗?

陳志英:廣州市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亮點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啓動早,廣州市委、市政府於2012年印發了《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在全國率先啓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二是工作機制和組織機制比較完善,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統籌協調小組,下設信用辦和12個信用建設專責小組,印發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三年行動計劃等;三是制度體系建設比較健全,廣州市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已累計出臺了30多部規範性文件,保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順利推進;四是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廣州市已建成可供社會查詢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信用信息數據庫歸集約300萬法人主體和4000萬自然人主體共計9億多條信用信息;五是信用信息應用廣泛,已經推動信用信息在公共資源交易電商監管、稅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等多方面的應用。

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創新點主要集中在信用信息的創新應用上,通過“以用促建”,推動廣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向深層次發展。目前廣州市已在多個領域開展信用信息創新應用,例如,南沙自貿區推進進出口商品全球質量溯源體系建設,利用信用信息進行質量監管,對進出口商品從單純的口岸監管轉變爲事前“源頭可溯、風險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懲戒”、事後“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鏈條閉環監管。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加強公共資源交易信用管理,鼓勵在公共資源交易中使用信用記錄或信用報告。廣東林安物流集團充分應用信用信息,創新推進物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通過搭建物流信用信息平臺,自主開發物流誠信管理系統,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打造物流行業信用標準,形成了可在全國物流行業複製推廣的“林安模式”。

記者:中小企業、微創企業一直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廣州在建立以此爲核心內容的企業信用服務體系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陳志英:廣州市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印發了《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創新完善中小微企業投融資機制十條工作措施的通知》,其中第一條工作措施便是要構建符合廣州市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體系,建立“廣州市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並於去年9月正式上線運行,打通政務網、金融城域網與互聯網的信息交互,實現了中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查詢、信用評級、網上申貸以及融資供需信息的網上發佈、撮合跟進。

該平臺的建設既拓寬了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又爲銀行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提供了便利,提高審貸效率,是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助力廣州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舉措。同時,也促進了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廣州市信用聯合獎懲落到實處。

(原標題:(市長談信用)廣州: 信用建設全覆蓋提升城市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