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5億多人!兩會還沒開始,這個話題就熱了!

作者:夏賓 李佩珊 楊會國 範麗芳 賀劭清 劉相琳 李愛平 單鵬

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站上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新起點。

鄉村振興,這一難度絲毫不亞於脫貧攻堅的浩大工程,與數億人民的生活直接相關。

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可知,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億人,而鄉村常住人口約5.5億人。

這不,2021年全國兩會還沒開始,鄉村振興的話題就已經熱了!

資料圖:江西蘆溪縣秀美鄉村航拍照片。劉佔昆 攝

唯有每天與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農村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主席、寧夏僑聯主席朱奕龍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還得邁過“人才觀”,應鼓勵支持“土專家”指導鄉村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讓“土專家”在廣闊田野中提升產業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

今年,朱奕龍將帶着《關於出臺政策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建議》等多項提案參加全國兩會。

他認爲,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人才是創業創新的支柱,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建立穩固的人才隊伍,激發人才活力,吸引人才走進鄉村,在廣闊的農村沃土大顯身手、盡展才華,讓人才這一“第一資源”開啓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造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人才、資金、土地、技術及產業匯聚起來,形成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局面。

“建立農村‘土專家’人才庫十分重要。”朱奕龍告訴記者,唯有每天與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得農村如何發展。

“政府搭好臺,‘土專家’們才能唱好戲。我建議科技部門將‘土專家’納入農技推廣‘專家庫’,讓‘土專家’也拿到職稱證和聘任書。同時,也應該建立‘土專家’技術人員組成的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小組,採取財政補貼和創收分紅形式,鼓勵支持‘土專家’指導鄉村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朱奕龍說。

資料圖:果農分揀蘋果裝箱。 李愛民 攝

鄉村振興首先要讓“後浪”看到希望

“2020年,中國如期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銜接鄉村振興,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全國政協委員田靜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非遺技藝應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15歲就開始學習陶藝的田靜,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燒製技藝項目雲南省代表性傳承人和雲南省首席技師。她在千年古城建水建起佔地近7畝的“田記窯”,完整復原紫陶的傳統制作流程,吸引衆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和遊客慕名前來。

作爲一名非遺傳承人,今年兩會,她仍將爲非遺保護代言。“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的迴歸。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鄉村小鎮青年通過學習傳統技藝獲得一技之長,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解決就業創業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過去10多年的時間裡,田靜在當地培養出300多名紫陶手藝人。他們的年收入從1萬多元增長到了6萬元以上。

“這是非遺技藝給農村青年帶來的機會。”田靜告訴記者,這些徒弟學成後往往又創建自己的陶坊,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紫陶產業中。

“鄉村振興是當代農村青年的歷史機遇,同樣,如果缺了有知識、眼界、抱負的返鄉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就會成爲‘空談’。”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說,吸引更多“躍龍門”的農村大學生、外出能人,“回農門”投身於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首先要“讓年輕人看到希望”。

產業選擇要慎重,不然傷人感情、打擊信心

一生致力於鄉村建設的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村原黨委書記利民建議,鄉村發展要產業先行,慎選並深耕;要建設有文化的農村;要合理利用耕地,不撂荒擱置。

7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鹽鹼灘,田地有苗無收成,村民靠“甜苣、柳芽、蘆葦草”果腹。

經過幾代人治鹼種田、興企辦廠、轉企興旅,賈家莊堅守集體主義、共同富裕,探索鄉村振興路徑。

邢利民曾在此擔任43年黨委書記,“鄉村振興關鍵要有產業,但產業必須慎重選擇、因地制宜。農村集體經濟薄弱,一旦走了彎路造成損失,傷人感情、打擊信心、耗費時間,村民感到沒盼頭。選好產業後,必須持之以恆,一攻到底。”

賈家莊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木器廠、農機修配廠、焦化廠等20餘家村辦企業,到現在調整轉產後的酒廠、玻璃瓶廠等,村集體固定資產從改革開放初的50萬元(人民幣,下同)增至目前的近10億元,既吸納當地村民就業,又爲集體增收。如今,賈家莊村民的年人均純收入超2.5萬元。

資料圖。李紅衛 攝

鄉村振興讓產品走出去,開闢“綠色通道

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再次來到重慶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這裡,有她的牽掛。

2019年,嚴琦隨全國工商聯調研組到重慶華溪村考察。得知村裡貧困戶想發展農家樂,但苦於沒技術、沒經驗後,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決定,對口幫扶華溪村。此後,嚴琦多次來到華溪村,帶來了技術、資金、品牌。目前,該村9家被幫扶的農家樂已全部營業。聽說今年春節期間生意紅火,嚴琦決定去北京前再到華溪村,看看鄉親們有什麼需要。

嚴琦說,鄉村振興,最直接的就是產業振興。要從土地供應、設施配套、企業服務等方面,爲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便利。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特別是抓緊出臺鼓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政策措施。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要鼓勵民營企業利用內部培訓資源和培訓機構開展農村致富帶頭人、農業實用技術等技能培訓。

在嚴琦看來,鄉村產業振興,重要的是讓產品走出去。要開闢“綠色通道”,優先支持農業企業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優質產品申報地方優秀品牌,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餐飲企業是農業產品的消費終端,需要給予大力支持,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大力推廣“政府+科技+金融+餐飲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六位一體股份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高科技東西必須讓村民接觸到

辛丑牛年,42歲的吳雲波除了“網紅”這一身份外,也被外界冠以“牛人”稱號。在快手直播間內,這位三句話不離“牛”的全國人大代表,以其真誠的笑容與不緊不慢的語言表達風格吸粉衆多。

“目前已經有100萬粉絲,3億多點擊量。”日前,吳雲波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興奮地說,“這是近一年來涉足直播的數據”。

吳雲波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在帶領民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同時,他擔任通遼市扎魯特旗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作爲一名“牛人”,吳雲波和村民在2020年之前的“養牛生涯”中,一直秉持着傳統的養殖銷售方式,除了做好養牛之外,他還需外出聯繫業務。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徹底打亂了他的陣腳,他覺得自己走上直播這條路是“逼上梁山”。

“第一次做直播,臉紅、心跳、抹不開面,好緊張。”2020年首次接觸直播時,吳雲波形容說,“那是一生中都難忘的事”。

“過了一段時間,就好多了,敢於表達自我了,也敢打開心扉介紹我們的牛肉乾、牛肉串等等,偶爾還敢向直播中的老鐵們開幾句玩笑。”

回顧過去近一年來直播帶來的“紅利”,吳雲波感慨地說:“是直播這個平臺,拯救了我們的合作社。”

“目前我們的牛肉,已經在中國國內各大城市都有銷售。”關於銷售金額,吳雲波幽默地說,“反正挺好的”。

疫情之下,吳雲波稱自己已經適應了“雲採訪”“雲直播”“雲銷售”等方式。因此他認爲,“在鄉村振興中,高科技的東西必須讓村民接觸到。”“一定程度上,高科技的東西已經成了我們能否更好發展須臾不可離的‘武器’。”

資料圖:圖爲“中國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內的機器人,可實現授粉、運輸、噴藥、巡檢以及分揀自動化。 沙見龍 攝

農業農村現代化,要解決“源頭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表示,中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因地制宜,解決“源頭問題”。

當前,“大國小農”仍是中國農業的真實寫照。據2016年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中國小農戶數量佔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佔農業從業人員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70%。“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很難照搬他國模式,要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蔣小松表示。

自2018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蔣小松多次深入四川農村考察,親眼目睹部分地區中小農戶落後的生產理念和技術,“2018年,我們前往四川廣元的岫雲村,村裡530餘戶村民家家養雞,但仍是原始的放養模式,而且品種凌亂,雞的個頭大小不一,不利於對接市場”。

爲解決這一問題,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爲岫雲村統一提供種雞,並對養殖過程進行標準化改造,統一養殖週期、環境、營養、防疫等。“經改造,岫雲村僅養雞一項,年銷售額就能達到300萬元人民幣。”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稱。

“中小農戶的‘現代化’目標,是讓其擁有現代化生產理念,掌握並利用先進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產效率。”蔣小松說,以家禽飼養爲例,中小農戶要升級設施設備,改善養殖環境,採用標準化養殖流程,選用適合當地市場需要和生產條件的品種,按照家禽營養需要配比飼料原料,運用獸醫防控技術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