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摘文學桂冠 「深感榮耀,願成世界的正面力量」

圖文/鏡週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瑞典皇家學院在臺北時間5日晚間七點鐘透過網路直播宣佈了今年的得主:英國日裔小說家石黑一雄

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今年諾貝爾文學家新科桂冠。瑞典學院讚美他「偉大情感力量的小說」「揭露了我們與世界連結的虛幻錯覺底下的深淵」。

獎項公佈前,賭盤看好的人選是非洲肯亞的恩古吉(Ngugi Wa Thiong’o)、女作家艾特伍(Margaret Atwood)、以及永遠被讀者熱愛的村上春樹,石黑一雄的出線也許是小爆了冷門。不過這位世界文壇的績優藍籌股,是算讓諾貝爾文學獎暫別去年鮑勃狄倫爭議,重新回到了大家較熟悉的小說傳統文類

包括臺灣讀者熟悉的《長日將盡》,石黑一雄的諸多作品已有中譯本。瑞典學院說他的寫作「以細膩戒指的表達方式爲特色」。

在BBC的訪問中,他說這個獎是「巨大的榮耀」,因爲它代表着自己「跟隨着過去偉大作家的腳步」。

與石黑一雄同樣是諾貝爾獎榜單常客的英國作家魯希迪,率先向他表達了祝賀。魯希迪說他很高興老朋友得獎,「從我第一次讀到《浮山淡影》,就一直熱愛讚賞他的作品。」「而且他也玩吉他也會寫歌!贏過鮑勃狄倫了吧。」

前英國桂冠詩人莫申(Andrew Motion)形容石黑一雄的想像世界「有高度個人化、又給人深深的熟悉感——一個迷惑、孤絕、驚醒、威脅、和驚奇的世界。」

出生於日本的石黑一雄,五歲時隨父母從日本長崎舉家搬往英國。在二十九歲時才又回去日本一趟,自稱自己的日本非常「破」。在《巴黎評論》的訪問中,他曾提到自己的父母。就他形容,母親是如電影中的典型傳統日本婦女,在少女時代曾親身見證長崎原爆的慘狀。而自己的父親則是在中國上海長大,因此他認爲父親不太像典型的日本人,可能帶有中國人樂天知命的性格。他的小說《我輩孤雛》便是以上海爲背景

石黑一雄大學時在東盎格利亞大學主修文學創作,1982年的第一本小說《浮山淡影》一鳴驚人,也奠定了他以小說創作爲終身的志業。代表作《長日將盡》獲頒1989年的布克獎,並被改編成了電影,由安東尼霍普金斯詮釋書中恪盡職守的管家。

他最近的作品風格轉向奇幻:《別讓我走》以反烏托邦式的英國爲背景,兩年前的最新小說《被埋葬的記憶》,則是一對年邁夫妻在亞瑟王時代風景詭譎的英國公路之旅。除了七部小說和一部短篇小說集,石黑一雄也曾爲電視和電影撰寫劇本。

去年,瑞典學院把文學獎桂冠頒給了鮑勃狄倫,跌破世人眼鏡。也引發不少後續爭議。今年,這項全世界最負盛譽的文學獎項又迴歸到小說的傳統文類。

負責遴選的瑞典學院18名院士,是根據文學的專家、學者、及歷任文學獎得主所提出大約350個人選中進行討論選出得主。根據諾貝爾遺囑,文學獎的設立是爲了表彰「在文學領域,朝理想方向創造出最傑出作品的人」。

12月10日,在諾貝爾逝世的紀念日頒獎典禮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得主將獲頒證書獎章、和900萬瑞典克朗約合3369萬臺幣)的獎金。

參考資料衛報、BBC

更多鏡週刊報導【2017諾貝爾獎】熱情隨性直覺敏銳 爭取經費還一把罩──同事眼中的物理大師衛斯【2017諾貝爾物理獎】傳頌大霹靂的重力波【諾貝爾文學獎】影響鮑勃狄倫至深的他與她鮑勃狄倫:如詩的搖滾樂手 新的文學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