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救傷通報 犬殺致死率百分百

生多所指出,犬殺傷通報下的石虎都是已經死亡,潛在威脅性高於路殺。記者李柏澔/攝影

隨着遊蕩動物的數量逐年成長,環境與生態都面臨嚴重威脅。根據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指出,目前導致石虎的救傷主因仍爲路殺,然而不容易看見的犬殺恐多於路殺,而救傷至今接獲的通報中,石虎在犬殺下的生存率爲0。

生多所副研究員林桂賢表示,早期救傷由於缺乏野放追蹤資料,當時並不認爲遊蕩犬是嚴重問題,後來在追蹤後發現遊蕩犬是嚴重的問題,雖然現在石虎遭路殺的救傷比例仍較高,但被遊蕩犬攻擊的場所大多都在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因此很難列入救傷統計,急救站曾經救援一隻1日齡體重只有92克的小石虎,照料到體重超過4公斤後成功野放,但仍不幸遭遊蕩犬攻擊致死。

林桂賢指出,犬殺傷通報下的石虎都是已經死亡,其他死亡個體若有未知傷口,在一一排除各項死因後幾乎都是犬殺,目前尚未接獲過被犬殺通報後還存活的石虎。

據瞭解,目前石虎的野放訓練有導入犬隻,林桂賢說明,早期野放訓練透過天敵訓練,現在石虎在野外的天敵剩下游蕩犬,因此去年初開始和臺灣搜救犬協會合作,導入訓練過的犬隻協助石虎的野放訓練,目的要讓石虎在有犬隻接近就要反射性離開。

至於其他救傷原因,包含誤踩陷阱導致缺肢、截肢等,救傷比例約5成,但成功野放率只有4成,這些不適合野放的個體就會透過覆育繁殖的補償方式,讓後代經過訓練並野放。

生多所長楊嘉棟強調,每個物種「適得其所」纔是正確的,很多人認爲餵食遊蕩犬貓是愛心,但餵食遊蕩動物「愛之足以害之」,也會帶來更多衝突和影響,動保與野保從來就不衝突,這需要憑藉智慧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