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寶島再逢春──中國謀略(二)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同意中國與吉爾吉斯、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原爲「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圖爲絲綢之路上的新疆交河故城。(中新社

資金融通爲例

臺灣在1985年經濟鼎盛、躋身「亞洲四小龍」【注2】時,曾經引以爲傲的說法是「臺灣錢淹腳目」,我看現在恐怕已經淹到「肚臍眼」了!

(作者提供)

其差別在於,當年是響應蔣經國「家庭即工廠」的號召,大家拚命賺錢,而外貿騰飛、積累大量財富,卻囿於投資管道狹窄,通常侷限在房產、股票,堪稱苦於「有錢沒地方花」,甚至因而予地下金融詐騙行當滋生環境--當時最轟動的事件,便由沈長聲、劉鐵球、於永明等人領銜、帶頭以投資公司名義成立鴻源機構,非法高息吸金新臺幣1,000億元,然後在1990年宣佈倒閉,留下16萬債權人與900餘億元負債殘局,這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

那麼現在又是什麼情況導致「臺灣錢淹到肚臍眼」了?難道寶島再逢春,財源滾滾而來?非也!

肇因於兩岸政治形勢的不容樂觀、產業外移與空洞化越趨嚴重,加之房地產炒作空間有限,股票又賺少賠多,投資興(創)業更是動輒血本無歸,使得更多人不敢輕舉妄動,從而「一動不如一靜」的只能把錢存到銀行,即使年利率低到接近可以忽略不計的1.345%,但也無可奈何(參看《延伸閱讀》之七〈臺商西進」潮起潮落〉)。

現在一帶一路爲臺灣提供了一個資金融通的絕佳機會,爲其沿線國家以發行債券或人民幣與美元結算中心、外匯中轉市場的形式,展開相關金融領域之服務;一方面有足夠的閒置資金,二方面有足夠的頂尖人才,三方面具可持續性(僅僅是數千個基礎設施項目,所需求資金便超過10兆美元);對臺灣當前之經濟、金融景氣的刺激甚至起死回生,作用至爲明顯。

民心相通爲例

作爲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欲使其所經國家老百姓接受中國大陸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善用心美意,需要展開各式各樣的學術藝文、人才交流,乃至媒體合作志願者服務……等各項活動與工作,如:互辦藝術節電影節圖書展……等,甚至鼓勵共同「申遺」--2014年6月,中國大陸與哈薩克、吉爾吉斯三國聯合推進的「古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爲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上述內容,歸根結柢便爲「文化認同」,使國與國之間雖有政治體制風俗、宗教……等差異,卻能在經常性的你來我往之間,彼此逐漸形成基本價值觀共識,進而和睦相處。

【注2】

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香港、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爲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它們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迅速走上發展道路,成爲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國際社會普遍皆視「亞洲四小龍」爲發達國家及地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