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被遺忘的中國年味(一)

吃完年夜飯不久﹐便進入守歲時段。除夕之夜是不能睡的﹐但是漫漫長夜如何捱過呢?在歲月推進中就誕生了一些除夕之夜在室內玩耍的遊戲﹐幫助人們消遣時間﹐度過一年的最後一晚。在衆多遊戲活動中﹐最古老的當屬「藏鉤」。據《初學記》引《荊楚歲時記》說「歲前又爲藏鉤之戲」。這種遊戲一直流傳到明清﹐當今已很難看到﹐昔日所玩之玉鉤﹑銀鉤等也成了人們爭相收藏的文物。(圖文:新華社)

編按:今天是除夕,在疫情衝擊下許多人感嘆年味一年不如一年,由江南才子陳定山原着,文史專家蔡登山重新編排的《陳定山文存》中,收錄「年景什談」一文,帶讀者回味傳統過年的習俗與氛圍。本書由新銳文創(秀威)出版,史話專欄今起節選刊登。

臘八粥

《慶頂珠》裡的蕭恩說:「早年講打,猶爲小孩子過新年,穿新鞋,戴新帽的一般,如今哪,老了,不中用了。」

過新年,實在是個令人回憶無窮的事。尤其我們小孩時候過的新年,像大年初一,剛醒過來的美夢,去枕邊掏着押歲錢的一般,那一股子溫暖,融融地叫人捨不得睜開眼來,怕一會兒逝去。

以前我在電視裡講過「臘日送竈」,可是時間匆忙,遺漏的很多。現在又到送竈的日子了,對景掛畫,我再寫點「年景兒」,也許在臺灣長大的青年們,聽了有點摸不着邊。不過,這種太平景象,只要我們一旦再回大陸,一定就會恢復享受的。

過年從陰曆十二月初八「臘八」忙起,也就是年景兒的開頭。這一天,只是一個小節目,「吃臘八粥」,不過一頓臘八粥,就有許多等級的不同了。因梅龍鎮裡李鳳姐說:「我家有3種酒飯」,臘八粥至少也分3等:(1)素的(2)葷的(3)大葷的。最上等則是素的,它用蓮子、桂圓、奎棗、藕節、芡仁、荸薺、桂花米、紅糯米煮成的一鍋糖粥,這鍋粥,又稠又甜,簡直是小孩的恩物,一直要吃到大年三十「分歲」,一次一次的重加重煮,像個聚寶盆一樣,象徵着一家的財富,永遠用它不完。

竈王爺

東廚司命,俗稱竈王,自唐已然,亦稱竈君,而吳俗則稱之爲竈家老爺。《論語》「與其媚於奧(家堂),毋寧媚於竈」。春秋之前,已有竈神,蓋爲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則竈司俗稱姓張,《論語》朱注,「古周禮,祝融爲竈神,」祝融即鬻熊,黃帝之臣,《淮南子》雲:「黃帝作竈,死爲竈神」,《五經異義》:「竈神姓蘇名吉利,夫人姓王名搏頭。」《酉陽雜俎》:「竈神姓槐,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名人,有六忌卿女(古竈有六眼)皆名察治。」,語皆荒誕。

竈馬:蟑螂名竈馬,俗名竈壁雞,竈有馬,足食之兆,臺灣人尤重之不可打殺。

過年,木版印竈神像亦名竈禡,《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二十四日都人至夜燒香帖竈禡於竈壁,以酒糟塗之,名醉司命。」,則二十四並不送竈與今俗異。

羅隱〈送竈詩〉:「一柱清香一縷煙,竈君皇帝上青天」,則五代時已送竈,懼內者稱妻爲竈君,「寧可驚天動地,不可驚動竈君」。

送竈

吃過臘八粥,有得忙啦,醃冬菜,做醃臘、薰臘、打南貨都在這個時間裡忙,忙到大年二十三晚上,便是送竈。據說竈王爺官拜玉皇大帝駕前東廚司命。這位老爺,來頭遠呢。戰國時代的屈原〈九歌〉,便提到他了。一戶人家,長年360天在他老人家面前敲鍋丟盞,打雞罵狗,說東家,說西家,竈司爺都有一本帳,年年二十四,他老人家就要上天奏明玉皇大帝,覈定該戶明年的吉凶賞罰,所以二十三送竈是個隆重的節日:(1)要用一隻竹子燈(名爲傳福),外面糊上紅綠金花子,再用紙捲成轎杆,便成了一具非常漂亮的竈王轎,送竈時,把竈王爺的紙馬放在轎內,還要給他嘴邊,黏上一塊糉子糖,叫他上天庭,見了玉皇大帝,甜甜蜜蜜的說上一堆好話,這家子便一年有福了。

這件大事,均由小孩子來擔承。供竈只有三樣糖果,卻有一盆千張(豆腐皮)捲成金條模樣,每卷塞進一根豆芽(名爲銀線),竈王上天,並不帶去,留在竈山上,讓他發黴,二十八竈王回家,這盆千張,卻發了大黴,奇鮮無比。這是江浙最愛吃的恩物,學名叫「黴千張」,據近代科學家考據,它是非常合於邏輯的多種維他命食品。

竈王上天去二十四早晨的零時,並無多大儀式,也不放砲,怕他上天會驚了他,跌下來。卻看焚燒的紙馬,灰飛得高不高,如果扶搖直上,這家大小,便喜氣洋洋,知道竈司爺一定上天替他們說好話去了。

謝年神

謝年,是一年最大的祀典,有的一定在年二十八,有的則選諸神下降黃道吉日,酬神祭品,視各人家境的豐儉,但至少具有三牲:(1)豬(2)雞(3)魚。雞用憲雞、魚用鯉魚,江浙人平時鯉魚不進門,只有開蒙(小兒上學)謝年用。鯉必成雙,用紅紙剪成元寶貼魚眼(這樣,魚在盤子裡就不跳),祭神後放生。雞用憲雞,也是雙的(亦名九斤黃,即重到九斤的黃憲雞,憲雞就是太監雞,從春天就養起來了),豬用豬的頭、尾代表全牲。

其他乾果蜜餞供品至少也得16樣,再加大大的一盤年糕,一盤糉子,襄供左右。上面供的諸神天將,講究的人家,都有家傳的泥金藍地的神位。普通人家則在請竈司的一天,就向南紙店請來紙馬。名目繁多,不可缺少的爲玉皇、三官、財神、福星、家堂、戶尉、東廚司命、井泉童子,至少也有十五六位,排成上下。

這時候,焚起絳香,高燒絳蠟,紅燒獸炭,滿堂桌幃椅帔全是紅的,喜氣洋洋。女眷們完全迴避,只有男子,大大小小,穿上新衣,戴上新帽,鋪上紅氈,從白鬚的祖公公領頭,一直到學走的小孫孫,一個個挨班魚貫,在神桌面前磕頭,肅穆無聲,進過三爵,年鑼鼓排開來了。鬧頭場,吹牌子,還有大花盆的梅椿,大膽瓶的蠟梅、天竹、和大磁盆的水仙花,檀香氤,花氣迷漫,彷彿諸神真的在下降了。

酬年祭神從申時開始,酉時散福。神桌便不再收了,一直留到年初五接財神。同時,爆竹大鳴,講究的,必用潮漳百子,一掛一萬,放起來簡直春潮一般,鼓鑼也加緊了,人人臉上現出希望無窮的笑容,而聽不到彼此的偶語了。

管家們把三牲祭品收下去,轉過屏風後,自有老媽子接手,後堂早就預備好大圓桌,女眷們都花團錦簇的候在走廊外面,互道恭喜,男主人卻還有一件大事,便是把獸炭爐裡一個燒紅赤亮的歡喜團(炭球),一直送到老太爺的臥室「大宮薰」裡,名爲「接火」,這個火一直要旺着,好比世界運動會的聖火一樣。

除夕夜,中國民間有守歲壓歲踩歲習俗(新華社)

年夜飯

年夜飯在上海並不定要大年三十,有的接過竈就開始了。而且彼此輪流,東家吃到西家,吃個不斷頭。這是寧波人鄉風,蘇杭則恪守大年三十分歲,一定要全家團團一舊址,有的子姪輩遠在他鄉異縣,都得趕回來。真有要事稽留趕不回來的,則在圓桌上替他每人安上一副空杯筷,這會引起氣氛上的不愉快,甚至老祖婆會落淚而媳婦耽了晦氣。

年夜飯須先請祖宗(祝饗),祝饗之後,纔是分歲。有媳婦的,熱炒先由媳婦去做,四簋之後,才讓廚子去做。而主要食品,則爲「憲雞」、「鹹魚」、「醃肉」,也就等於謝年的三牲,其他小炒大菜,各稱家之有無,最主要的媽子,則爲當中的大暖鍋。東北人主要爲酸菜白肉。江浙人主要則爲金銀四寶:(1)黃的蛋餃(2)白的魚圓(3)紅的大蝦(4)黑的海蔘(5)青的菜墩。再加上全雞、全鴨、火腿、冬筍整整的一大鍋;鍋是錫的,外面包銅,下煨獸炭。

年夜飯更有兩項重要的食品,一爲線粉,吃完飯,大家要從暖鍋裡取出線粉來,加上魚圓、肉圓,各人用小碗盛了,放到自己的牀底下。據說年三十是老鼠做親,牠們要拿去掛燈結綵,過了初五到牀底去看,如果被老鼠吃完了,便是你一年的好運。

辭歲和守歲

吃過年夜飯,重要的節目是辭歲。那是大年三十的重要節目,先在大廳神桌前面擺下一對大紅椅帔的太師椅子,鋪下紅氍,滿堂燈燭,孫曾排列。兒子媳婦扶着二老,緩緩地從二廳出來。坐定,兒媳、孫曾一對對、一排排向老人家磕頭。拜後,孩子們再向大人磕頭。然後平輩交拜磕頭。辭歲畢再回二廳,已經預備好大大一張圓桌,放好大骰盆,六顆大骰子,大家來擲「狀元紅」,小孩子這時還沒有領到壓歲錢呢?(壓歲錢是在大年初一睡醒過來,枕頭底下摸出來的),但是他們都有經常貯錢的「撲滿」,這時候便打開來做賭本了。

由狀元紅、趕羊,而擲到升官圖。時間12點不到,門外家家爆竹,戶戶鑼鼓,輪到老太太起來加天香,加好天香便去安息。孩子們工作卻更繁忙呢。封井(將井泉童子燒化)、接竈(有的二十八接竈)、封門(封門的儀式也很隆重。用矮桌子放門口供上尉遲恭、秦叔寶的神馬。他們卻是喝燒酒、吃羊肉的,一樣給他們放鞭炮,打年鑼鼓,禮成封門,貼無字(無事)對聯)。封門之後關門大發財,有的賭牌九,一直到天不亮,名爲守歲。

【未完待續】

本文節選自《陳定山文存》,作者:陳定山原着、蔡登山主編,秀威資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