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蔣介石感性重義氣的一面(歐陽聖恩)

1956年03月30日中樞春祭國殤大典,蔣中正總統親臨主祭。(樂俊漪攝,徵信新聞)

蔣介石的個性固然剛愎自負,但也有感性、重義氣的一面。蔣注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恪守喪禮的禮儀習俗,善用悼文誄辭唁電錶達敬意與哀悼。

蔣一生爲多少人寫過誄辭,據多項檔案顯示約1500餘人,包括部屬同僚殉職、元老耆勳壽終、文壇巨匠病故、要人,若加上爲外國政要名流拍發的唁電,至少有1800人。

誄辭亦稱誄(悼)文,是古代喪葬禮儀的一種文體,源起西周的賜諡制度,它的存在依附於制諡之目的,西周形成了官諡官誄的傳統。周朝時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周禮》:「太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六曰誄」。北齊《顏氏家訓》也指出:「祭祀哀誄,生於《禮》者也」。

現存最早的誄辭爲《左傳·哀公十六年》所載魯哀公的《孔子誄》。魯哀公16年4月孔子卒,公誄之曰:「昊天不弔,不來犬心遺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煢煢予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此即所謂誄辭也。

漢朝時揚雄的《元后誄》、杜篤的《大司馬吳公誄》、傅毅的《明帝誄》、張衡的《司空陳公誄》、蔡邕的《濟北相崔君夫人誄》、盧植的《酈文勝誄》等誄辭先後出現,爭奇鬥豔。

白居易悼念大他7歲、與他齊名的亡友元稹的《夢微之》,是以詩詞代替誄辭,和祭文、輓聯類似,感人萬分,內容是: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明朝舉人徐師在《文體明辨》中說:「古之誄本爲定諡,而今之誄惟以寓哀,則不必問其諡之有無,而皆可知之。至於貴賤長幼之節,亦不復論矣」。同時也不再侷限於四言,而逐步向騷體、長短句過渡。如韓愈《悼念歐陽詹》、柳宗元《悼念呂溫》的文章,既稱「誄辭」又稱「哀辭」,兩者基本上已經合流。但輓聯字數較長,類似短篇的祭文。

到了民國時代,誄辭和祭文、輓聯的形式已分離,從蔣介石日記和他頒贈的誄辭,顯示有相當的國學造詣,令人感佩。

民國史上四大家族「蔣宋孔陳」,居末位的陳家最先失勢政壇,但 1916年陳其美(有兩侄兒陳果夫及陳立夫,由其引介於蔣介石)遭袁世凱暗殺,得年38歲,蔣爲其撰寫輓聯「天道無知,苦思公十年舊雨;中原多故,乃壞汝萬里長城」,此爲蔣的誄詞開筆。

陳其美長子陳𬳽夫擔任空官飛行員,1932年9月飛機失事遇難,蔣致輓聯「隕石震吳山,顰鼓猶聞飛將逝;御風防島寇,烽煙未熄烈魂悲」,數十年間共爲陳家九人題寫誄辭。而陳家爲蔣家兩代總統之喪,亦以輓聯「亙兩代深仁厚澤」致敬。

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蔣撰輓聯「主義揚中外,精靈炳日星」,橫額爲「高明配天,博厚配地」,當時蔣的誄辭大量模仿古代誄辭形式和意境,橫額則字數精練。

曾經當面質疑蔣介石身邊有共諜,氣的蔣拂袖而去的立法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張繼於1947年12月病逝南京,蔣題匾額「忠謨永式」。

黨國元老、曾任考試院院長達20年戴季陶於1949年2月病逝廣州,蔣介石題挽匾「痛失勳耆」。蔣緯國爲他義父心喪3年,每年都在考試院爲故院長冥誕紀念日在臺北善導寺誦經,着布衣素袍,行跪拜大禮悼念。

1940年5月,抗日英雄張自忠率74師在棗宜戰役的方家集激戰殉國,日軍亦備棺木盛殮並豎墓碑:「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國府在重慶舉行隆重葬禮,蔣介石悲痛萬分,以「英烈千秋」輓額懸於會場中央,並追晉陸軍二級上將。

1942年3月國軍17軍89師副師長戴安瀾(黃埔三期),率中國遠征軍第200師赴緬甸戰區接替英軍抗日,重創日寇。5月在回國時中槍死亡,蔣介石頒輓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酬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如何」!同年美國頒授懋績勳章一座,他是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將領。

被日軍稱爲「中國最恐怖將軍」張靈甫1947年5月戰死,蔣題寫「浩氣長存」致祭,頒發第第3號旌忠狀,每年張的忌日都會有所表示。

1949年5月湯恩伯上將在日本病逝,蔣在臺灣親臨公祭並哀以「忠勤永念」和頒發褒揚令;金防部副司令吉星文在金門炮戰中殉國,蔣親臨致祭並誄以「氣壯山河」。

曾任世界人民反共聯盟主席谷正綱兄長谷正倫,在1949年11月與解放軍在貴陽攻防戰潰敗,胃部大量出血,1953年11月病逝;蔣介石頒褒揚令,致輓額「忠藎垂型」。

蔣介石有四大文膽陳布雷、戴季陶、陶希聖、秦孝儀。陳布雷在50歲那年手書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誡子書》中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表明自己不願意涉足官場的心志。由於長期工作負荷,精神壓力極大,他於1948年11月在南京服安眠藥自盡,蔣介石頒輓額「當代完人」,1949年復題寫「精神不死」。但蔣死也不信陳的後代陳師孟竟是最仇視國民黨的人。

閻錫山事繼母至孝,其繼母過世,閻錫山雖曾反蔣,蔣仍不記前嫌撰輓額「女宗安仰」並同祭文送達。

1965年陳誠過世,蔣致輓聯「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掉此國殤,果有數耶;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忍奪我元輔,豈無天乎」?輓額爲「黨國精華」。

2013年10月17日教育部及臺灣圖書館17日舉辦「臺灣近代先覺者文物保存聯誼會」贈書儀式,臺灣近代先覺者文物保存聯誼會共捐贈29件文物給臺灣圖書館,其中最大一件就是前總統蔣中正贈送的「民族正氣」匾額,由蔣渭水孫子蔣勇揚(右)親自轉交給臺圖館長陳雪玉(左)。(鄭任南攝)

曾爲爭取地方自治、提倡言論自由,而於1927年創立臺灣民衆黨與《臺灣民報》的蔣渭水,1931年過世;1951年蔣介石題「民族正氣」輓額旌揚,置於臺北市錦西街蔣渭水紀念公園紀念碑旁的牆壁櫥窗內。

1946年10月曾任駐華美軍司令,東南亞戰區副司令的史迪威病逝於美國。史迪威雖藐視蔣介石,一度建議美國完全終止援華,並對中共懷有好感,蔣仍親臨主持在南京舉行的追悼會,致送輓聯「危難仗匡扶,蕩掃倭氛,帷幄謀謨資率劃;交情存久遠,乎傳噩耗,海天風雨吊英靈」。

飛虎將軍陳納德對國府抗日助益甚大,他成立的「民航空運隊」與「中央航空」、「中國航空」在大陸淪陷前是中國三大航空公司,政府遷臺僅有民航空運隊隨着遷臺,成爲中華民國唯一的民用航空,另兩家航空續留大陸。1955年民航空運隊改組爲民航空運公司(CAT),是 Civil Air Transport 縮寫,有貓機之稱。1958年7月在美去世,蔣親筆輓額「報義垂昭」,宋美齡專程赴華府參加葬禮。

1941年8月印度詩人泰戈爾去世,蔣電唁家屬慰問:「耆賢不作,聲教無聞,東方文明,喪此木鐸,引望南鄰,無任悼念,謹電致唁」,此係極具內涵的唁電。

1948年1月印度聖雄甘地遇刺,蔣宋聯名致電印度總理尼赫魯「驚聞甘地先生遇刺逝世,無任驚悼,…中國人民及我等謹向甘地先生之家屬及國大黨與印度人民敬致誠摯之弔唁」。在追悼大會上,蔣又題寫輓額「乃聖乃仁」。

1945年4月羅斯福過世,蔣介石致其夫人唁電長達270字,是字數最長的唁電,在此不再贅述。

麥克阿瑟1964年5月病逝,蔣宋聯名發出唁電「…將軍的豐功偉業將爲目前仍在繼續反抗暴力、反抗侵略集反抗奴役之愛好自由人民永誌不忘」。

1953年10月黨國元老吳稚暉病逝,蔣率全體中常委舉行隆重公祭,特頒痛失師表輓額。次日又頒發褒揚令,稱吳是「高風碩德,允爲一代完人」。

1962年2月,擁有36個博士學位(包括名譽博士)的中央研究院院長鬍適溘逝,他雖然在紐約曾有意組織反對黨在臺灣推行民主政治,蔣介石極爲不滿,但崇敬之心不減,仍敬致輓聯「適之先生千古 新文化中舊道德之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1967年8月,孔祥熙在美去世,他曾利用職權在發行美金公債中大肆貪污斂財,其妻宋靄齡在巴西大量購買土地、投資買股票以轉移資產;蔣對這位貪污赴美避居的連襟極爲厭惡,但念於是皇親國戚,還是發了唁電,頒發毫無文采的挽匾「爲國盡瘁」。

元首誄詞輓聯已流於形式

父母配偶過世、外國政要友人病逝、被冷落之人身故,蔣都會悼以誄辭致祭。依去逝人士的重要性,寫下多份誄辭,包括唁電、祭文、輓聯、輓額、告殮文、褒獎令、旌忠狀等,蔣一生爲多人撰寫誄辭(包括陳布雷和他人代筆),是中國撰寫誄辭最多之領導人。

當時能獲得蔣介石誄辭對遺眷是極大榮耀,如今任何人長輩或親友過世,只要向總統府申請都能獲得正副總統輓聯,掛在靈堂或複製刻在墓碑上光宗耀祖。十幾年前還要到總統府申請領取,現在則改爲電子輓聯,自動秀在靈堂螢幕上;元首、院長或立委民代的輓聯已流於形式,不復當年的殊榮。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續,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

史話專欄歡迎自身歷史經驗、讀者回響、書摘合作、歷史書評或相關文章、照片分享,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