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民族主義之害──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二十九)(龍城飛)

2022年1月國史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張世瑛、林映汝編輯《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第二冊,疾風雜誌社檢舉1979年10月25日美麗島雜誌社將在臺中進行活動。(圖文:龍城飛)

筆者持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繼續民進黨組黨7年前1979年12月10日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相關研究,本文主要引用2022年1月國史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張世瑛、林映汝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第二冊,由當時官方的機密文件中瞭解事件前有關「疾風」的狀況,以及美麗島雜誌社臺中市服務處成立慶祝茶會上各方面演講中所提出的問題,筆者認爲十分重要,予以討論。

一、關於「疾風」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二),第419-425頁,民國68年(1979)10月20日密件

受文者:國家安全局

摘要:陰謀分子於本(10)月15日集會決議,將於光復節(10月25日)再度赴臺中展開示威遊行等不妥活動,殊應重視防處。

資料來源:檢獲許承宗由臺北市寄臺中市

分送(呈)單位:總司令汪上將等

一、內容要點:

朝鳳先生:得陳志強先生推薦得知先生爲一忠貞愛國人士,今將臺中地區同志名單附上,請有便時代爲約見,以便綜合愛國力量,共同維護國家安全。據可靠消息,黑拳幫分子前天在臺北中國飯店開會,決定要在光復節重返臺中示威遊行,以爲上一次失敗報仇。疾風同仁認爲可能,應加以監視,或依照此次高雄餘登發生日晚會時我同志的做法,即在同時,或在事後散發反對的傳單,散發地點是在他們活動範圍以外,以免直接發生衝突,給他們製造藉口,給政府添麻煩。終之視各位判斷及當時情況而定。臺中同志名單如下,請憑此函以聯絡爲盼。

二、研處意見

(一) 資料內容顯示陰謀分子已集會決議於光復節再度赴臺中展開示威遊行活動等情,似可採信並做防範措施,但該疾風雜誌社反共義士等欲參與監視抵制及散發傳單等行爲,雖屬滿腔熱誠之愛國表現,唯恐再度導致中泰賓館美麗島雜誌社創刊酒會之騷擾事件,影響治安,且落人口實,增加困擾,亦應妥爲疏處。

(二) 疾風雜誌社成員身分複雜,臺中人員名單包括跆拳道協會顧問及臺中市警局科長與進德國小老師等,且有逐漸擴大徵募同道之趨勢,亦有注視之必要。本處已飭屬依現有資料,加強控檢該往來不妥函件並研外,建議有關單位加強掌握該等動態。

對於以上密件內容,筆者評述如下:

該情資由許承宗代表疾風雜誌社以限時專送直接寄信給警總檯中司令部,再由警總研擬後呈國家安全局。疾風主動「告密」警總美麗島雜誌社將有「陰謀活動」,值得注意警總如何反應。所謂「爲上一次失敗報仇」,應爲1979年7月28日「黨外候選人聯誼會」在臺中市中山公園舉辦集會,遭警方鎮暴人員驅離事件。

該密件簽呈分送單位中沒有見到副本抄送調查局,似當時除重大事件,警總和調查局不互相通報,而由國家安全局統籌協調,也可能警總和調查局有本位主義及相互競爭情形。汪上將即警備總司令汪敬煦,汪敬煦後調國家安全局長,任內發生江南案,與當時情報局長汪希苓中將之間頗有嫌隙,說明安全局其實不負有實際指揮與運作權,只有協調權,江南案事發以後,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國際形象嚴重受挫,安全局不願揹負「黑鍋」,而由情報局完全承擔責任,安全局且下令「一清專案」,逮捕陳啓禮、吳敦等,情報局長等人頓如甕中之鱉。

潘朝鳳是否真名、抑或是警總收信代號?並不清楚。「黑拳幫」爲疾風雜誌社給黨外取的名稱,緣當時黨外設計的海報上有一拳頭,爲民爭取正義。

關於疾風雜誌社,1979年7月7日創刊,1980年8月遭政府停刊,其存在時間不長。疾風雜誌社由反共義士勞政武及軍方子弟沈光秀創辦,《疾風雜誌》總編輯李勝峰,社務委員有雷渝齊、許承宗、蕭玉井等,是一個極右團體,目的在於對抗黨外運動。1979年9月8日,《美麗島雜誌》在臺北市中泰賓館舉行創刊酒會,《疾風》雜誌社成員在外舉行「聲討國賊陳婉真」,造成兩方對峙衝突。而當時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主任關中、學者黃越欽、沈君山尚進場致詞,說明國民黨黨部支持《美麗島雜誌》創刊的立場(見民國2010年12月高雄市政府與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張炎憲、陳朝海編着《美麗島事件30週年研究論文集》,第28頁)。「中泰賓館事件」顯示國民黨上層開明派與保守派(尤其是情治系統)之間不同調的情形。《疾風》停刊後由月刊《龍旗》接棒。

多年來,外界曾以爲疾風與國民黨有密切關係。事實上,筆者由此國史館出版《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第二冊中看見當時情治機構並不喜疾風的行爲,說明疾風和國民黨之間並無聯繫。但是疾風「愛黨愛國」,主動打擊當時的黨外,如影附隨,形同國民黨的側翼,國民黨方面一方面予以運用,一方面需保持距離,以免疾風過度發展,引起社會衝突。由密件中警總保安處說「疾風雜誌社成員身分複雜,且有逐漸擴大徵募同道之趨勢,有注視之必要。飭屬加強控檢該往來不妥函件,建議有關單位加強掌握該等動態。」注意「不妥」二字,和密件摘要中「(美麗島)陰謀分子將於光復節再度赴臺中展開示威遊行等『不妥』活動」,美麗島與疾風皆爲「不妥」。說明國民黨上層對於有大陸紅衛兵政治文化背景的勞政武亂扣帽子、製造對立、鼓譟羣衆的運動方式並不信任。

後來因部分《中華雜誌》統派作者(如侯立朝)亦有文章刊登於黨外刊物《美麗島雜誌》及《八十年代》上,疾風批評《中華雜誌》立場問題,引發雙方筆仗,甚至對簿公堂。

有關「疾風」的實際情形,還待了解。以筆者的看法,疾風的極右精神後來一直在臺灣與華人社會中發展,近年來部分的深藍、紅統族羣即是如此,其中國民族主義高於民主政治。

勞政武(1944-),廣東開平人,1965年隨難民潮逃至香港,經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協助來臺,列爲「反共義士」,畢業於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後從南懷瑾,至香港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得博士學位。晚年批評法輪功爲「怪談」。

沈光秀(1938-2010,即沈野),原籍廣東潮州人,1949年隨父母來臺,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辦《獨家報導》雜誌,因文章常涉入腥煽黑白與揭露政治人物問題,糾紛不少。

許承宗的背景不多,只看到網路上祖籍廣東東莞,臺灣大學法律系畢,1980年代曾擔任國民黨在香港的喉舌《香港時報》總編輯,1993年2月《香港時報》停刊後,組中華愛國陣線,自任主席,推動兩岸和平統一。事實如何,尚待進一步瞭解。勞政武、沈光秀、許承宗皆爲廣東籍,是否巧合,不得而知,不過,國民黨來臺後,粵籍人士多未受重用,對這些力圖出頭的人多少有些影響。

疾風雜誌社許承宗寄警總信,1979年10月17日。(圖文:龍城飛)

疾風雜誌社許承宗寄警總信內文,1979年10月17日。(圖文:龍城飛)

二、美麗島雜誌社臺中市服務處成立慶祝茶會

《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二),第427-442頁,民國68年(1979)10月25日密件

摘要:美麗島雜誌社臺中市服務處成立慶祝茶會

轉報者:臺北

蒐集方法:綜合調查

鑑定:甲

呈報時間:10月25日

內容提要:

10月25日下午2時,黃信介、姚嘉文、施明德、魏廷昱、邱垂真、黃順興、黃煌雄、周平德、楊青矗、邱茂男等分別抵達全安大飯店,連當地人士共約250人,14時20分慶祝茶會開始,黃信介主持,吳哲朗司儀邱垂真領唱雨夜花等,嗣即先後發表演講,至18時39分結束,全程未發生任何治安事件。

發言要點:

蘇洪月嬌:

1.要實施臺灣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是要有省自條例,該項通則現在被擱置在立法院,省議會的職權被剝奪;

2.「中泰賓館事件」中警察只保護反共義士,沒有保護黨外人士。

周平德:

共產黨統治大陸與國民黨統治臺灣一樣,其相同處有:

1. 共產黨取締「深索」,國民黨取締「潮流」;

2. 共產黨判魏京生15年,國民黨判餘登發8年;

3. 共產黨在大陸稱追求民主人士爲「反革命分子」,國民黨在臺灣稱追求民主人士爲「爲匪宣傳」。

邱茂男:

說明臺灣光復的意義及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關係:

1. 八年抗戰是外省人拯救本省人,而光復後卻是本省人奉養外省人30年;

2. 目前在臺灣外省人在光復過程中沒有犧牲,對光復臺灣並未有所貢獻。

楊青矗:反共義士並不一定是愛國人士。

陳菊:

1. 最近國民黨一直在進行黨內外溝通,但誠意令人懷疑;

2. 我謹代表海外人士向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四人致敬,黃信介創辦美麗島雜誌社,施明德被關15年後仍從事政治活動,張俊宏是大輿論家,姚嘉文是大律師,有道德勇氣爲黨外人士服務,令人欽佩。

林景元:國民黨一直號召團結,但只是國民黨式的團結。

何文振:

1.臺灣命運,一向被外力控制,以前受日本控制,現在受國民黨控制;

2.臺灣光復要使臺灣人民有自由纔算真正的光復。

黃信介:

1. 共產黨是破壞自由民主者,七二八臺中事件中軍警人員破壞人民自由就是共產黨;

2. 外省人不是來統治臺灣,他們要入境隨俗,學習臺語;

3. 人民要加入國民黨才能升官,這現象很普遍,需要改進。

呂秀蓮:

1. 本人已正式控告臺中市警察局張局長及警總髮言人徐梅鄰妨害自由及名譽,本案將於11月3日開庭,請大家拭目以待;

2. 就國際法觀點而言,臺灣是國際孤兒;

3. 臺灣像一條船,主人是臺灣人,開船的卻不是臺灣人,不知駛向何處。

姚嘉文:美麗島創刊是一轉捩點。

張俊宏:

1. 臺灣司法一直未獨立,最近審檢分立問題提出解決後,司法獨立之問題才被重視;

2. 世界各國都無出版法,只有臺灣有,且在戒嚴法下,出版、集會、結社均受控制,無自由可言。

對於以上的講話,筆者評述如下:

1.臺中市美麗島雜誌社活動並未如「疾風」所言將「展開示威遊行」,反而只是室內演講;此刻沒有人可以預測7個禮拜以後將爆發嚴重的高雄事件,即美麗島事件。

2.周平德說國民黨臺灣稱追求民主人士爲「爲匪宣傳」,其實在國民黨內部文件稱爲「陰謀分子」。1980年代在郝柏村日記中一直稱黨外人士爲「陰謀分子」。可見當年國民黨保守派對於反對國民黨人士的敵意極強,其情緒甚至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深藍、紅統族羣之中。這個現象需要深入思考。

3.黨外人士對於「反共義士」的疑慮很重,並不瞭解其背景。

4.黨外人士普遍對於臺灣的未來產生憂慮,其實在國民黨與許多外省人思維中有固定模式,黨外人士以及一般本省族羣並不清楚,由此其追求臺灣人自救的道路,是正常的選擇。

5.當時黨外人士一再訴說本省同胞長期遭受外來者控制的不適感,而許多國民黨支持者、外省人一直不瞭解或自我感覺良好或故意輕視、忽視,造成族羣結構問題難以解決。這是人類社會的痼疾,大陸、臺灣、香港以及許多少數民族都應思考彼此融釋之道,而非僅以中國民族主義、中華文化或某種制度性優越爲號召,事實上是以強迫方式要求異議者遵循自認爲真理之道。筆者認爲這非常不容易,以美國這樣開放的國家尚且困難重重,何況我們這樣孫中山所說一盤散沙的華人。

初步的小結

1977年中壢事件以後,黨外人士糾集地方民衆反抗國民黨一黨統治的集會頻率不斷升高,並和地方選舉交互運用,使得國民黨黨部與情治系統疲於奔命。10年後,1987年蔣經國總統宣佈解嚴,臺灣社會進入自由化與民主化進程。回顧過去1977到1987年的這10年,國民黨一直處於被動,面對臺灣本地同胞要求「還政於民」可以說不斷退讓,爲何如此?筆者認爲其中一項重要因素,爲國民黨在臺灣沒有妥善處理族羣內部矛盾問題。蔣經國先生1988年初過世,民進黨擁護李登輝進行實質性憲政革命,臺灣民主化等於中華民國臺灣化,這當然與國民黨未能及時回到大陸有關,也是國民黨與來臺兩代人的悲劇。

至陳水扁執政不當,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仍未警覺國民黨在臺灣缺乏足夠社會基礎,未推動深度政治與社會改革,過度着重兩岸關係,而沾沾自喜,尚不知早已引起美國方面與民進黨高度警戒而密切聯手,發動太陽花事件及一連串反中、去中運動,從廣納年輕一代選民着手,顛覆具有中國性質以及支持者日益老邁的國民黨。之後國民黨受困於中共武統以及美國與民進黨聯手「佔領」臺灣,進退維谷,恐將走入歷史。由此,國民黨今後如何走出一條活路,既不倒向中共,又不受美國挾脅,而能得到臺灣人民普遍支持,非常關鍵。筆者認爲國民黨下一步的再起與復興,將必是中國與臺灣之福。

(作者龍城飛,原名楊雨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未完待續,龍城飛專欄每週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