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孫運璇的承諾──望穿海峽的眼睛之9(朱偉嶽)

前行政院長孫運璇。(中時檔案照)

希望佳安村內有個國中,最好有個完全中學(即含初中及高中的中學,臺灣當時稱實驗中學),一直是個問題。而問題的解決,往往有點戲劇性。

蔣介石父子在臺執政的期間,美國和大陸一直有領事或大使級的會談。隨着國際情勢的變化,尤其民國60年退出聯合國以後,蔣氏父子早已判定,美國和大陸終將建交。故從民國50年代初,即戮力加強國防科技建設,是蔣氏父子檔早已開始的「莊敬自強」作業。

民國68年,美國正式和大陸建交,對臺灣民衆的心理,當然會有影響。其時當政的蔣經國,決定把中科院的國防科研成就,對國人公開,以穩定民心士氣。

就從現存14名一級上將開始,而後黨內中常委,內閣,省政府,各縣府,各級議會,各大學、中學、小學的校長、院長、主任以上,各重要民間社團及大公司、行號、公會之經理等等,分批到中科院參觀。蔣經國要求,儘可能公開,讓大家瞭解國家已具有的國防實力。

院內就把這參觀的事,指定由我負責。我將之命名爲新新演習,從新新第1號演習辦到第66號,前後歷時3年許。因宣揚效果不錯,在民國75年,蔣經國再下令,在松山機場舉辦全民可參觀的國防科技展覽,把聯勤總部的傳統兵工產品也包含進來。參觀人數達到60餘萬人,堪稱轟動全臺。

在這些展覽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國軍軍事會議代表800餘人的參觀。一般說來,能在國軍中做代表的人,對國防武器是比較有概念。但中科院的各研究室,都是從機密的觀念設計,不很大,且多各自獨立,使不受太多的相互影響。故所有實驗室的室內,一般最多能容納20人左右。

我於是就把這800餘代表分成40個小組,而4個研究所,每個研究所提供10個參觀點,全院就有了40個參觀點。並規定每個點的參觀說明時間爲3分鐘,說明的字數爲450~500字;還要求把字數講稿先行給我審閱,是否通順簡明,字數是否在規定之內。因科技的內容,若表達得太深,使聽的人根本聽不懂,相互都浪費了時間。故每所的10個參觀點共有說明時間爲30分鐘,把各所這些年來的科研成果和實力,要在這10個3分鐘亦即30分鐘內,逐步說明清楚。

這4個研究所參觀下來,無異把這些國軍代表們,上了一門中科院國防科技的惡性補習課。

代表們抵院後,先有全院即各研究所的綜合報告,地點就在石園的體育場內。當代表們分列魚貫坐定後,根據座椅的編號,就把他們編定爲第幾所第幾參觀組了。

各所推選20位科技同仁,全院共80位科技同仁,作爲當天各參觀組的導遊。每參觀組分配兩位導遊,一前一後,像趕鴨子似的,先引導各編組人員坐上指定的巴士,分別到各所內輪流參觀10個參觀點。10個點輪完後,這10個參觀組,再輪流參觀其他的各所。故全院整個的參觀程序,以小輪轉及大輪轉方式,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進行。最後在12點正,全部同時輪轉參觀完畢。20部大巴士,從各所先後駛返石園餐廳,中午有所謂復興鍋接待。

這次800餘人的參觀,是中科院接待參觀人數最多的一次,可說秩序井然,時間的掌握,分秒不差。

我過了幾天後去國防部,聽到部內不少老參謀們在評論中科院,認爲所花的錢,真是值得。我有點好奇參加討論,問這些老參謀們那些項目印象最深刻,各研究所的成就都有人指出。但有好幾位老參謀同時說,整個參觀流程的安排順暢,內容豐富精彩,尤其時間的掌握幾乎分秒不差;午餐時回餐廳,20部大巴士竟在一分鐘內先後到達,太不容易了。因之他們對中科院,充滿了信心云云。我聽他們如此一說,當然很高興,但我總不能在他們面前說,就是我主辦的呀!但回想起來,還是很爽。

對全國開放的參觀接待,有兩位長官暫時缺席,原因是他們工作太忙。一位是當時的省長林洋港,一位是行政院長孫運璇,皆需另外分別辦理。接待孫院長的那次,他預定上午9點半到達,11點離開。中科院內長官們在簡報室等候,孫院長遲至10點多才到,晚了一個多小時。孫院長再三致歉,說是沿途堵車造成。

所有節目進行後,我悄悄建議唐君鉑院長,向孫運璇院長提請兩點:一是送一條高速公路給中科院,二是送中科院一所實驗中學(初中及高中的完整中學)。孫院長毫不遲疑立即答覆:1.到慈湖正建設一條高速公路引道中,不必再修高速公路了。但可以把中壢到佳安村現有二線道,立即改爲四線道路。2.新竹科學園區正興辦了一所雙語實驗中學,中科院子弟可前往升學就讀。國中的需求,將請省府教育廳辦理。以上二點,請院內派員到行政院,協調瞿韶華秘書長落實。

(朱偉嶽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本文爲龍潭區佳安裡裡長羅濟巧訪談朱偉嶽之紀錄)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