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在那個男人都要當兵的年代(劉良升)

1976年10月10日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在臺北市立體育場檢閱「金湯演習」後備軍人,並親切地慰勉他們。(姚琢奇攝)

1977年10月09日參加金湯二號動員演習的後備軍人進入基地。(姚琢奇攝)

2022年新年伊始,中華民國國防部在元旦當日成立了「全民防衛動員署」,旨在強化平時對後備軍人的訓練,和戰時對後備軍人的徵集和編組。而動員署成立後最引人注目之舉,應該是往後對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有新的規畫,其頻次由原來兩年一次改爲一年一訓,且每次教育召集的天數也由先前的5至7日增加到了14天,這樣的舉措讓仍具後備軍人身分者議論紛紛。而當年筆者自海軍艦隊退伍後,原先也具有後備軍人身分20多年,在此野人獻曝,閒談我的後備軍人經歷。

話說歷史上各朝各代,不論是全民皆兵、軍戶制(軍職爲世襲)、府兵制等,均不脫徵兵和募兵的大範疇。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被迫實施徵兵制,雖然有所謂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獨子免役,老人亦免」之說,但是因爲農業社會間的閉塞,和地方政府中的顢頇,也有所謂「三代單傳,一夜被徵」的驚奇傳聞。加以國軍部隊在鄉里間「捉伕」、「抓壯丁」的惡名頻傳,也讓軍隊名聲敗壞,對戰力未有提升,且不得民心,也間接造成國共內戰國軍失利的主因之一。

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開始痛定思痛,生聚教訓,首先建立了精準的戶籍制度,然後據聞在日本受降軍官組成的「白團」顧問團成員之建議下,國民政府參照日本軍國主義的徵兵制度,重新對臺澎金馬地區役男的義務兵役的管理形成了規範。所以在筆者那個年代,只要是年滿14歲的役男,就進入了兵役管制年齡,不得辦理護照出境,直到服完兵役爲止。

至於後備軍人方面,除了我們小時候在電視廣告中,偶爾會看到「臺灣軍管區」發佈的後備軍人徵集通知的秘密代碼外,在筆者就讀高中時期,曾有位30出頭的男老師自言要去短暫地當兵,必須請假一至兩週,等到該老師回校收假後,他原來稍亂的長髮,已被修成標準的西裝頭。而另一位男老師上課時還意有所指地調侃:「這麼老還去當兵?」頓時引發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

到了自己從海軍艦艇部隊退伍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戶籍所在地屏東縣政府兵役科,把身分由「現役軍人」調整爲「後備軍人」,然後隻身前往北部桃園工作。兩年軍旅生涯的歷練,讓我瞭解到後備軍人召集區分爲點閱召集和教育召集,我由於是海軍下士軍階退伍,所以具有後備軍人身分到屆滿45歲爲止。在那個幾乎男人都要當兵的年代,我也不以爲忤。

退役的隔年,我就收到屏東縣團管區的點閱召集命令。當時只要將召集命令送交公司上級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公司按法規是必須給予公假一天,俾利我由北部返回南部屏東參加召集,我也藉此機會,返家看看父母。如此的點閱召集我每年都會收到一次,直到我來美國唸書爲止。

猶記得這數次的點閱召集,均是要求我在早晨8點30分開始向某處大禮堂報到,報到後先觀看生理衛生的短片消磨時間。9點正,屏東縣團管區上校司令正式接管並訓話,然後播放軍中的「莒光日教學節目」。待80分鐘的電視節目完畢後,上校司令繼續訓示,有時尚有團管區的校級參謀官進行一些政令宣導,中午12點整大家準時解散回家,圓滿完成點閱召集任務。團管區司令在這短短的3個多鐘頭中,不斷恫嚇我們上課時不準打瞌睡,因爲在召集的有效時段中,我們具有現役軍人身分,任何違法犯行,最高可以提交軍法審判。想必大家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念,撐過去不閉眼就算了!

其中最難忘的一次點閱召集,我竟然遇見了我初中3年同班同學鄭同學。鄭同學在國內唸完了研究所,獲頒碩士學位才入伍服役,官拜海岸巡防署少尉軍官,當時他正在中強電腦公司擔任工程師。那次很巧的他是我們臨時編組的某連少尉排長,我則是他直屬的第一班下士班長,我的組織內尚有9位來自三教九流完全不認識,且原屬於陸軍的班兵。正午時分,我們解散離開禮堂,在停車場小敘片刻。對於一位前海岸巡防署的少尉,下轄前海軍下士,和9位前陸軍健兒,如此這般的後備軍人召集編組有何戰力可言?兩人不覺莞爾一笑!

爾後我從美國完成學位,返臺應聘隨即又派赴江蘇蘇州工作,再入境美國安家,國防部和團管區也由入出境記錄,知道我人不在臺灣,乃不曾再叨擾過我,直到我無聲無息地年滿45歲,正式跟後備軍人說再見了。

縱觀我已逝的20多年後備軍人生涯,除了點閱召集的報到之外,我從未接受過任何的軍事訓練,可算是一個武功全廢,毫無戰力的後備力量,充其量權充個人場罷了!而政府當局因應兩岸關係的緊張,即便成立了「全民防衛動員署」來統籌業務,我還是要寄語兩岸領導人,以和爲貴,冀望這些後備軍人永遠只是備而不用的社會力量。

(作者劉良升現居現居美國德州休斯頓市)

【劉良升專欄每週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