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鄭成功和清廷拉鋸戰──臺灣在大航海時代的戰略地位(二)

1999年時任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的傅朝卿,持民衆提供目前所知最早的鄭成功神像照片。(趙家麟攝)

1651年,施琅擅自處決鄭家舊部曾德,鄭成功拘捕施琅、他的父親和弟弟。結果施琅伺機跑回大陸,那裡是清廷的管轄範圍,鄭成功怒不可遏,處死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從此施琅對鄭家懷恨在心,一心投靠清廷。

接下來2、3年,是鄭成功和清廷在廈門沿海的拉鋸戰。1651年下半年,鄭成功在小盈嶺、海澄一帶,攻克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年底,定西候張名振等人來投靠。1652年正月,澄海投降。2月,攻佔長泰,隨即圍攻漳州。漳州府的府城比一般縣城堅固,久攻不下。清軍使圍魏救趙之計,募集百艘戰船攻廈門。鄭成功派水師迎擊,大勝。9月,漳州仍未破,城中彈盡糧絕,餓死者不計其數,但仍負隅頑抗。清軍萬人大軍已到泉州府,鄭成功解漳州之圍以待敵軍,結果伏擊不成,反遭大敗。鄭成功退守廈門,保海澄,清軍趁機收復南靖、漳浦、平和、詔安四縣。1653年,清軍進犯海澄,以火炮開路,鄭軍損失慘重。5月,鄭成功得知清軍火藥不繼,於是誘敵深入,突襲致勝,海澄保全。

清廷沒想到鄭成功這麼難打,提議招降,封鄭成功爲「海澄公」。鄭成功沒有接受封號,但藉議和的時機休整,同時籌措糧餉。年底,順治帝再度敕封,承諾把泉州府給鄭成功安置部屬,但他沒有接受。

1654年,投降過來的張名振見清軍兵力集中在福建,江蘇、浙江等地的防務必然空虛,於是向鄭成功請兵,率百艘戰艦北上,圖謀江南。張名振先沿海路到長江口,然後逆長江而上,一直打到金山寺,威逼南京城。可惜糧草不濟,只好回師。這次遠征雖沒成功,卻提供了一種思路給鄭成功,清軍在陸地上驍勇善戰,但在水上的戰鬥力卻不行。

2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議和,承諾把興化、泉州、漳州、潮州4個府的地方給鄭成功,他卻說兵馬太多,沒有幾個省放不下。明顯是拒絕,但清廷仍不死心,8月再派使者來商議,使團裡包括鄭成功的親弟弟鄭渡和鄭蔭。明顯是提醒鄭成功,別忘了他們手裡有人質。鄭成功說,清朝沒有誠意,只要他一天不受詔,父親在朝中反而榮耀一天。

同年,遠在大西南的李定國終於與鄭成功取得聯繫,希望從東、西兩個方向合力進攻廣東,將南明的勢力連成一片。此時廣東大部分已經被清廷佔據,永曆帝被孫可望劫持到貴州,李定國正在反攻廣東,已經收復廉州(合浦)、雷州(海康)、高州,和鄭成功約定合力攻打廣州,再平定全廣。鄭成功派林察、周瑞領軍西進,但因故錯過約定日期,結果李定國孤軍奮戰,雖收復了肇慶,卻在廣州城外大敗而回。

鄭成功的馬鞍(本報資料照片)

還是這一年,漳州協守劉國軒向鄭成功投降,引鄭軍進入漳州府城,總鎮張世耀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至此,鄭成功終於得了一個府城,隨即分兵進擊,拿下了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縣。

1655年,因永曆帝與鄭成功相隔太遠,中間的廣東又被清廷佔據,消息難通,於是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雖然如此,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寧靖王朱術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同時,鄭成功還將廈門(當時稱中左所)改名「思明州」,以示對明朝的忠心。

9月,清定遠大將軍、鄭親王世子愛新覺羅.濟度率3萬大軍入閩,會同駐閩清軍,準備進攻廈門。鄭成功一面鞏固廈門、金門的防務,一面分兵騷擾敵人後方:一路北上浙江,一路南下廣東。清軍頭尾受敵,一時難以集中軍力。1656年4月,濟度終於集結妥當各路水師,準備進攻廈門。鄭成功早有準備,在圍頭灣給予清軍迎頭痛擊,清軍大敗而歸。

李定國回雲貴後,把永曆帝接到昆明,禮遇有加。孫可望懷恨在心,投降於清廷,並獻出西南地區的地圖,將大西軍的佈防全告訴清軍,於是清軍大舉進攻貴州,李定國大敗。鄭成功看到戰機,聯絡浙東的張煌言,大舉北伐。

兩人的分工是:張煌言走陸路,攻取清軍的府縣;鄭成功走水陸,從長江打到南京。1658年6月,張煌言等人開始攻打溫州府下的裡安縣。鄭成功在溫州地區徵集糧草後隨即北上。清廷一面加強浙江防務,一面從河南、江西、山西、山東抽調兵馬馳援。

8月初九,鄭成功艦隊由舟山進抵洋山(今大洋山),突然遭遇一場暴風雨。鄭成功的6位妃嬪和第2、第3、第5個兒子都被淹死,兵將、船隻、器械損失巨大。軍中的北方士兵被這場暴風雨嚇壞了,紛紛逃走。

鄭成功回師舟山,稍作休整,由於島上太荒蕪,隨即南下。一面在途中攻克台州、海門衛、黃岩縣、磐石衛、樂清縣等浙江沿海要地,一面整頓隊伍,製造器械,修補船艦,籌集糧餉,準備明年再戰。

(未完待續)

史話專欄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

本文節選自《用地理看歷史:大航海,何以重劃貿易版圖?》,作者:李不白,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