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專欄:陳思奕》當中國居禮夫人躍上美國郵票──永遠的吳健雄(上)

美國郵政局正式發行了一枚2021年印有華裔核物理科學家吳健雄肖像的新郵票。(作者提供)

在送別庚子鼠年、迎接辛丑牛年到來之際,美國郵政局正式發行了一枚2021年印有華裔核物理科學家吳健雄肖像的新郵票。這是繼在1940年代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登上美國郵票之後,第二位華人上了美國郵票。

不少在美華人跟我一樣,把拜登團隊這一舉措看成是拜登對華人的親善。他在這一時刻借發行郵票之機,對華人爲美國建設作出的特殊貢獻予以讚揚,表明了拜登爲消弭川普執政時期所扇動的對以華人爲主的亞裔種族的仇恨,正在做出可喜的努力。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南水鄉──蘇州市太倉瀏河的一個書香世家。伴着父親吳仲裔的人格啓蒙,吳健雄在吳仲裔創辦的「明德女子職業學校」接受了小學教育。畢業後,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考人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在那裡,吳健雄見到中國著名思想家胡適。之後吳健雄在中國公學讀書時正式成爲胡適的學生,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思想對吳健雄後來的科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吳健雄在給胡適的信中特別提到,除了父親吳仲裔之外,胡適對她一生的影響最大。1930年,吳健雄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學數學系。一年後,一直以居禮夫人爲典範的吳健雄出於對物理學的喜愛,從數學系轉入物理系。1936年,吳健雄在父親吳仲裔和叔叔吳琢之的支持和資助下,離開家鄉遠赴美國留學。從最初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求學,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直至最後在哥倫比亞大學退休,吳健雄經歷了博土、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長……多次學術上的飛躍,登上了事業的頂峰,名滿天下,世人矚目。

年輕時的吳健雄。(本報資料照片)

1936年8月,24歲的吳健雄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原本要到密西根大學就學,但吳健雄在到達美國舊金山後先拜訪了加州大學伯克分校。在那裡,她結識了物理學家袁家騮,袁家騮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帶着吳健雄參觀了伯克茉萊放射性實驗室。實驗室當時的主任是恩尼斯特·勞倫斯(Ernest O. Lawrence)。他因發明迴旋加速器而獲得1939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吳健雄聽到了密西根大學對女性不甚尊重的傳聞:該校當時由學生捐資建起的學生中心不允許女學生從其前門進入,這令她決定改在伯克萊進修。袁家騮將她引見給伯克萊物理系當時的系主任雷蒙德·伯奇(Raymond T. Birge, 美國國家科院院士,曾任美國物理學會會長)。儘管那個學年早已開始,但伯奇仍是錄取了吳健雄,她就此開始了伯克萊的求學生涯。

1992年7月20日,慶祝中研院院士吳健雄八十壽誕會,餘紀忠親臨祝壽。餘紀忠(左2起)、吳健雄、袁家騮。(林道銘攝)

吳健雄在學業及研究方面成績斐然。勞倫斯名義上是她的導師。同時,她與埃米利奧·塞格雷(Emilio Gino Segre,195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進行了合作。吳健雄於1940年6月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儘管得到勞倫斯和塞格雷的推薦,她仍是沒能在大學中取得職位,所以她繼續在放射性實驗室中作博士後研究。

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與袁家騮在袁的導師、加州理工學院當時的校長羅伯特·密立根(Robert A. Millikan, 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家中完婚。雙方家長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都沒能出席婚禮。隨後夫婦二人移居至美國東海岸。吳健雄成爲了史密斯學院的教員,後轉至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1944年3月吳健雄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加入了位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曼哈頓計劃下屬的替代合金材料實驗室。她的一項關於鈾原子核分裂後產生的氙氣對中子吸收截面研究的實驗結果,解決了核反應堆因放射性惰性氣體──氙的影響而使核分裂反應停止的問題,對「曼哈頓計劃」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7年1月,吳健雄和她的小組經過艱難的實驗,首次驗證了李政道楊振寧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理論,從而使這兩位中國科學家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該實驗也同時論證了電荷共軛不守恆和中微子的二分量理論,開闢了物理科學的新紀元。(明日待續)(作者爲美國華人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