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崖壁築巢 愛情鳥再戀桂恩城

冠斑犀鳥被拍到在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崖上築巢。(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一隻冠斑犀鳥在飛翔。(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大陸二級保護動物冠斑犀鳥出現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新縣)。讓鳥類專家感到意外的是,原本生活樹洞裡的冠斑犀鳥,首次被拍攝到在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崖上築巢。專家表示,這一發現,讓人們對於冠斑犀鳥在廣西的分佈情況和生活習性有了新認識,對未來犀鳥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重大意義

時隔幾十年再次聽到它的叫聲,當時沒太在意。」恩城保護區管護員表示,在他小時候,這種飛行時發出「呀克、呀克」叫聲的大鳥當地並不少見,但此後的幾十年沒了蹤影

尋覓鳥蹤 十年再見

2018年,巡護途中的管護員再次聽到這種鳥的叫聲,而且看到大鳥在空中飛翔。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得知這種鳥的學名叫冠斑犀鳥,屬於大陸二級保護動物。「我發現了5只,可惜普通相機沒辦法拍到它的身影。」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冠斑犀鳥曾廣泛分佈於廣西西南部的絕大部分市縣,2000年以後只殘存於西大明山十萬大山和弄崗自然保護區3個分佈點,而恩城保護區並未在列。

恩城保護區局長表示,在保護區一帶不少50歲以上的人都很熟悉冠斑犀鳥,而50歲以下的人則很少懂得這種鳥,側面證明在20世紀80年代後,冠斑犀鳥的數量開始大量減少。

爲了證實保護區確實有冠斑犀鳥種羣,恩城保護區管護員帶領巡護隊找到了鳥兒巢穴,並邀請鳥類專家和攝影師現場進行觀察和拍攝,最終拍攝到清晰影像科學家確認這是冠斑犀鳥的繁殖餵食行爲。

管護員說,雖然目前只拍攝到2只冠斑犀鳥,但在不同山頭時而傳來的「呀克」聲讓他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冠斑犀鳥出現。

崖上繁殖 全球首見

廣西大學林學院副教授蔣愛伍介紹,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整個廣西的西南部,冠斑犀鳥是常見的鳥類,起碼有上萬只。到了2000年,根據第一次野生動植物普查發現,僅剩140到184只之間;而到了2010年,數量下降到100只以下,且除了前面提到的3個分佈點,其他地方基本上沒再發現。

蔣愛伍認爲,目前廣西冠斑犀鳥種羣數量已非常少了,科學界普遍認爲冠斑犀鳥在樹洞中繁殖,僅有非常零星記錄顯示它們會在岩石崖壁上育雛,但此前還從未有人拍攝到影像證據,這次記錄應該是全球第一次拍攝到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天然崖壁洞穴裡的繁殖行爲

一夫一妻制的冠斑犀鳥,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愛情鳥」。一對成鳥中如果有一隻死去,另一隻不會再另尋新歡,而是在憂傷中絕食而亡。獵殺一隻就相當於毀滅一個冠斑犀鳥家庭

爲了保護這種特殊的鳥類,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急制定並啓動了針對冠斑犀鳥的保護措施,並加強管護。

此外,爲了減少人爲干擾,保護區提醒廣大觀鳥愛好者暫時不要前往拍攝,讓冠斑犀鳥可以按習性長年在同一地方營巢,以確保今年可孵出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