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課稅不利不動產產業 學者:房市健全的交換條件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奢侈稅上路2年多,對於抑制高所得及交易次數頻繁的情況取得初步效果學者表示,奢侈稅應該積極上緊發條,以房價所得比作爲奢侈稅落日條件,以進一步推動實價課稅,儘管推動實價課稅會對不動產產業造成衝擊,但卻是房市迴歸長期正常發展下,應該的交換條件。

財政部19日召開奢侈稅(特種貨物勞務稅)檢討座談會,邀請學者、立委、不動產代銷公會代表人士與會,奢侈稅檢討報告指出,奢侈稅上路後,在抑制高所得以及交易次數頻繁的情況得到初步效果,建議奢侈稅上緊發條,包含擴大對農地及非都市素地管控,以及仿效新加坡將交易年限延長至四年。

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奢侈稅只是一帖退燒藥,治標不治本。他說,臺灣由於財產稅房屋交易稅稅率過低,只有美國,甚至是香港、新加坡的四分之一,過低的持有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導致房地產市場炒作。

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柯格鍾指出,澳洲房價所得比爲3倍,臺灣則爲9倍,日本則因爲經濟衰退20年,目前東京民衆購屋壓力也比臺北還低,臺灣資金前進房市的規模過大,甚至影響正常產業的發展,因此,可以看到電子老闆放着正業不做,而前進房市炒房。

他說,高房價讓擁有多屋的1%民衆獲取很大的利益,卻讓想買房或者承擔高房貸的家戶資產被掏空,這些資金都累積到了富裕的人手上,因此,高房價對社會政治等各層面來說,都是累積性的炸彈,且當房市持續火熱,後續隱藏的泡沫危機,對於金融、經濟,甚至城鄉發展都是非常恐怖的。

柯格鍾強調,奢侈稅的實施對於臺灣經濟有穩定的效果、有助長期均衡發展,不用在意短期對不動產產業的衝擊,這個衝擊是房市迴歸長期正常發展底下應該交換的條件,其他與會的學者也建議,將房價所得比作爲奢侈稅落日的條件。

柯格鍾建議,實價登錄資料不得作爲實價課稅基礎規定應該儘快取消,讓未來的地價稅、土增稅、房屋稅,都能夠迴歸實價課稅,這纔是奢侈稅檢討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