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 3位心臟專家的「養心攻略」從日常做起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陳鬱志主任(左)、蔡文欽醫師(右)與冠心病衛教團隊慈濟大學美玲助理教授(中)辦理講座提供「養心攻略」。(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血管疾病是全球生命頭號殺手,每年約1700萬人因此離世,等於每兩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陳鬱志主任、蔡文欽醫師與冠心病衛教慈濟大學謝美玲助理教授提供「養心攻略」,從心律不整、急性冠心病談起,提醒長輩慢性病病患,千萬不可輕忽季節變換時,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心臟會突然噗通『烏白跳』、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喘不過氣……。」小心,可能就是心房顫動的徵兆

深受心律不整之苦二十多年的方女士,今年六十七歲的她在四十五歲時初次頸動脈中風,檢查後才發現,她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服用藥物控制外,爲了降低中風風險,她也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未料返家休養三年後又中風。蔡文欽醫師表示,和一般人相較,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機率常人多五倍,且心衰竭和死亡率也較高。

心律不整就是心臟跳動不規律,太快、太慢,或忽快忽慢,都是不好的現象;其中又以心室上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較常見。蔡文欽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心房顫動在臺灣成年人的盛行率約1%,即約有23萬名患者,年齡愈大,風險愈高。但有些心房顫動患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亂放電,大部分是在中風就醫後,才被確診,延誤就醫黃金期。

對於心房顫動病人治療的主要方式爲藥物控制及電氣燒灼術兩大類。而花蓮慈院最新引進的冷凍氣囊消融術與電氣燒灼術在原理上略有不同,但目的都在消除肺靜脈中不正常的電氣反應。蔡文欽醫師說,冷凍氣囊消融術就是利用冷凍的原理,在肺靜脈與心房的交界點,用冷凍低溫的手法畫出阻絕線,將肺靜脈內不正常的傳導線路截斷,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可以治癒。

花蓮慈院近年開始致力於心房顫動的介入治療,心臟內科團隊在去年引進冷凍消融儀,是東臺灣領先可以提供冷凍氣囊消融術的醫學中心。蔡文欽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病人經過冷凍氣囊消融術或電氣燒灼治療後,有機會可以停掉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減低劑量,改善生活品質。

除了心律不整外,冠狀動脈血管病變也一直是許多患者心中夢魘。尤其秋冬季節是急性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現在時序已進入秋冬,如何做好防範措施,以避開急性心肌梗塞惹上身,就變得很重要了。

陳鬱志以深入淺出的從臨牀小故事帶領民衆輕鬆認識冠心病和其危險因子。他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環繞心臟的冠狀動脈因脂肪及膽固醇積聚而變得狹窄或閉塞,這個過程稱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的心臟會因此血液流動不良,導致心肌缺氧,嚴重的甚至會引致心肌壞死,其中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急症中最嚴重的疾病。陳鬱志也提醒民衆,當冠狀動脈內斑塊破裂造成血栓阻塞血管,即變爲急性冠心病,其症狀認知很重要,包括持續胸悶,冒汗,想吐,輻射至下巴肩膀等。此時需緊急救醫,最好叫救護車,不宜自行開車或騎車。應儘早做心電圖,如爲急性心肌梗塞,要在黃金時間內以心導管打通血管。

而打通冠狀動脈阻塞的方式,除了口服血小板藥物、注射血栓溶解劑等藥物治療外,還有以介入性治療的氣球擴張術或裝置血管支架,改善心臟的血流。爲全方位照顧花東民衆,一九九三年五月花蓮慈院成立心導管室,也爲搶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醫院成立二十四小時任務編組救心團隊。花蓮慈院心導管室十多年來,以冠狀動脈高速鑽頭研磨術配合氣球擴張術治療,成功爲超過數百位複雜性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治療。

「養心、護心,就要從日常做起」。冠心病衛教團隊慈濟大學謝美玲助理教授在講座中也透過互動式衛教,呼籲大家共同預防心血管疾病。

預防勝於治療,想要遠離冠心病的「養心攻略」,謝美玲助理教授首先提醒,必需從日常飲食調整做起,而戒菸首要任務外,還要遵守低糖、低鹽、少油的「粗茶淡飯」飲食原則,並適當減少生活壓力,平時紓壓並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讓血管充滿彈力,都是遠離冠心病的養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