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別讓選民火大(崔慈悌)

立院龍頭之戰備受各界關注,只有國會龍頭不再掌握在民進黨手中,才能發揮制衡作用。(中時資料照,洪榮志攝)

立法院2月1日將舉行第11屆院長與副院長選舉,在三黨不過半的情勢下,民衆黨憑藉關鍵少數公開叫牌,讓藍綠陣營29日都不得不去「拜碼頭」。過去一再聲稱將監督執政的民衆黨,如果最後連立院龍頭也拱手送給民進黨,當初投給他們的選民能夠不火大嗎?

在蔡英文總統執政7年多的期間,立法院因爲民進黨席次過半,不僅小英一聲令下,全黨配合,立法院長在游錫堃任內,更是完全迎合民進黨立院黨團的運作,讓立法院淪爲執政黨的橡皮圖章,也讓許多爭議性法案被強渡關山。

2021年12月18日公投結果纔剛底定,民進黨團12月21日就史無前例將總預算案逕付二讀,24日又再次提案將具爭議且毫無急迫性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逕付二讀,引發社會譁然,民進黨團雖然之後透過覆議和撤案等方式,讓兩案重回委員會審查,卻全然不把在野黨放在眼裡。

2022年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但在立法院仍不改「鴨霸」行徑,即使多個條文有爭議,去年5月26日仍以其人數優勢,強行通過被稱爲「排黑條款」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

之前就有臉書粉專引用臺灣大學《政治科學論叢》期刊裡的資料指出,國民黨和民進黨分別在2012年以及2016年時都是「完全執政」,當時立院協商無共識的法案,國民黨有646案,民進黨有635案,但國民黨時期強行三讀通過僅40案,佔其中的6.19%,反觀民進黨完成三讀的法案高達558案,佔了87.87%。

其中最大的關鍵,除了執政黨對立法院共識決及在野黨的尊重與否之外,就在於院長對爭議性法案的處置方式。國民黨完全執政時期的立法院長是王金平,對無共識法案都要求透過協商,協商無共識就暫不處理;民進黨完全執政後,改由游錫堃擔任院長,民進黨團能夠在立法院「鴨霸」,遊要負很大責任。

今年1月13日剛完成的總統大選,民進黨的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得票率僅4成,亦即有高達6成選民並不認同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更輸給國民黨,只有拿到51席,顯然絕大多數的民衆對民進黨的執政不滿意,希望賦予在野黨更多的監督權,而只有國會龍頭不再掌握在民進黨手中,才能發揮制衡作用。

民衆黨雖然握有8席立委,卻全是不分區,此次區域立委,民衆黨提名人選全軍覆沒,除了人選本身的問題外,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在選前面對「藍白合」的態度一變再變,也讓選民對民衆黨能否兌現承諾存有疑慮。

要讓關鍵少數發揮最大的力量,民衆黨向藍綠叫牌,確實有其戰略考量,但這是民衆黨本屆立委的第一仗,若踏錯這一步,讓民進黨再度拿下立院龍頭,恐難不重蹈時代力量和臺灣基進兩黨由盛而衰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