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大停電戳破供電充裕假象(葉宗洸)

7-11門市停電。(民衆提供)

13日下午因興達電廠2部燃煤與2部燃氣機組先後跳機,導致臺灣西半部再度出現大停電。高裝置容量發電機組跳機後的巨大負載轉移,極易導致電網中其他電驛的低頻保護機制啓動,可能造成網內各機組的連鎖式跳機。於是,跳機效應開始漫延後,全臺各地紛紛傳出無預警停電,爲了防止更大規模的全島電網崩潰,臺電不得不緊急執行低頻卸載及分區輪流供電

根據臺電官網大停電前的數據,13日備轉容量率達10.01%,尖峰備轉容量爲365.3萬瓩,供電燈號代表供電充裕的綠燈。初步消息顯示興達電廠率先跳機的是2號與4號燃煤機組,其裝置容量合計不過105萬瓩,加上緊接着跳機的2部燃氣機組89萬瓩的裝置容量,共佔當日5.3%備轉容量率,理應不構成影響

唯一的可能就是「即時」備轉容量率其實遠低於10%,結果興達這兩部機組跳機當下,根本沒有足夠的外援機組可供調度,最終導致興達其他運轉中機組及全臺各地部分發電機組也陸續低頻跳機。既然臺電每日清早公佈一次的備轉容量率無法反應即時狀態,何以仍堅持使用而不做即時更新?原因就在每日公佈一次其實內藏玄機

依據臺電現行作法太陽光電與風電發電量均可計入每日最大供電能力中,間接提高了當日備轉容量率。以13日爲例,最大用電量預估值爲3650萬瓩,拜近日晴空萬里之賜,光電的發電量可計入300萬瓩,同時也膨風備轉容量率8.2%。因此,即便核三1號機林口3號機、中火9號機、麥寮3號機及大林6號機等多部機組都在大修之際,臺電官網仍可亮出供電綠燈,完全符合上級長官經濟部的不缺電宣示。

臺電如果公佈即時備轉容量率數據,在太陽光電供電量可因瞬間天候變化、或因黃昏已近,而出現大幅下降時,綠燈很可能就直接跳成代表供電警戒橘燈,此等打臉經濟部的數據公告當然不可行。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當光電的裝置容量越來越高,備轉容量率被光電膨風的情形會益形嚴重,在可供調度機數量未增加的情況下,10%的備轉容量率其實早已不具供電充裕的意義了。

13日中午過後雲層變厚,連帶影響太陽光電出力,原先備援的燃氣機組必須及時啓動或升載,致使備轉容量率低於公告的10.01%;當興達這4部機組陸續跳機後,僅剩的備轉容量已不足以維持全臺電網的穩定供電,於是各地停電訊息紛紛出現於各社羣網站。2017年8月15日大潭電廠6部機組同時跳機導致全臺大停電的個案,多數民衆依然記憶猶新。沒想到,事隔不到4年,類似的情形再度發生,更令人憂心的是,前次大潭機組因跳電而瞬間喪失的裝置容量爲445.6萬瓩,此次興達機組因跳電而瞬間喪失的裝置容量爲不及大潭一半的194萬瓩,顯示這幾年全臺電網的供電穩定性正因備援不足而逐步弱化

歸根究柢,如果即時備轉容量率足夠,這兩次大停電都可避免,供電綠燈的假象遮掩不了備援電力已然不足的現實。當今政府及其側翼可以在事後立即大量散佈「跳電不是缺電」的荒謬說詞,但再多的空話狡辯,都無法改變躁進能源轉型政策正在危及臺灣供電安全的事實。(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工程系統科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