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ECFA嚴厲衝擊前的最後機會(杜震華)

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宣佈,自2024年1月1日起,將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附件所列丙烯、對二甲苯等稅目進口產品,中止ECFA關稅減讓。(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大陸國務院公佈,自明年元旦開始,中止臺灣12項ECFA早收清單貨品的關稅優惠。這項「貿易報復」的時間顯然早於臺灣許多專家的判斷;但從500多項早收清單中只挑選12項中止優惠,顯然此舉只是在警告臺灣蔡政府,必須認真處理兩岸貿易爭議,否則未來更嚴厲的報復大概難以避免。

上述12項遭取消關稅優惠的項目,包括丙烯、對二甲苯、氯乙烯、十二烷基苯等,全屬於石化產品。臺灣的石化產品出口多以大陸爲主要市場,例如丙烯去年對陸方出口5.3億美元,佔總出口8億美元的近7成,被用於生產下游的人纖、塑膠、橡膠、玻璃纖維,甚至染料、溶劑、醫藥原料等。對二甲苯今年迄至11月對陸方出口11.5億美元,更佔12.4億美元總出口的9成多,廣泛用於化工和製藥。

臺灣業者若恢復繳交關稅,即使稅率只在2%上下,因產品和競爭國高度同質化,就難以和已免除關稅的東南亞和韓國競爭,極可能陸續外移,這就可能牽動下游業者陸續外移,估計將衝擊40萬人的就業和上百萬人的生活,相關影響絕非蔡政府所說的那麼微弱。

因此,面對陸方可能的後續報復,政府不該以「北京介選」、「經濟事務政治化」等情緒性迴應交差了事;或趁勢扭轉爲仇中反中工具,藉機撈取選票。因爲明年無論哪一黨贏得總統大選,若不妥善迴應陸方,陸續而來的報復是可以預期的,我方必須提出對岸可接受的方案,化危機爲轉機方爲上策。

由於我國已經申請加入CPTPP,明年也是該組織決定是否成立工作小組處理我方申請案的關鍵時刻,因此我方處理兩岸貿易問題的態度就至關重要,這將形成CPTPP成員對我國在市場開放態度上的「刻板印象」。若既有成員認爲我方實際上並無足夠誠意開放市場,但CPTPP又強調必須高度開放市場,那麼與其浪費大量時間諮商,卻預期難以獲得成效的話,不如將精力放在那些已展現貿易自由化誠意的申請國身上,那我國加入CPTPP就真的會成爲一個遙遠的夢想,即使有夢最美,但卻難以成真。

基於此,對於陸方此番的貿易報復,政府最好的迴應絕對是能同時處理陸方和CPTPP要求的對策。例如,宣佈我方將立即處理兩岸貿易爭議,包括在短期內(如3個月)提出解除對中國大陸2509項貨品管制的方案。該方案將提供臺灣廠商足夠的調整期限,例如以4批陸續解除管制(立即解除、1年後、2年後和3年後解除),並提出配套,對國內廠商提供協助或轉型方案;同時呼籲對岸,暫緩實施這次宣佈的中止12項貨品關稅優惠措施,因爲我方已展現誠意要解決問題了。

但在處理兩岸貿易爭端的方案中,受衝擊最大的將會是農業,最好我方能爭取到保留最敏感的項目維持現狀,並提供將開放的品項足夠的配套協助和適當補貼,來協助農民轉種和轉型,作爲加入CPTPP的超前部署,也彌補蔡政府執政期間對農業調整準備的不足。

(作者爲華梵大學特聘教授、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