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反綠獨裁 少不了民衆黨(張耀宇)

這次願意支持林昶佐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接近腰斬,只是國民黨黨內分裂沒有團結,黨中央態度曖昧未催出基層實力。(資料照/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1月9日兩場選舉結束,中二選區立委補選由民進黨籍的林靜儀當選,北市罷免林昶佐一案也未能過關。把時間拉長來看,從2020年起,國民黨在9場選舉中敗了7場,立委及總統、罷韓、高雄市長補選、罷捷、四大公投,到罷昶跟中二補選皆敗,只有罷宇跟刪Q成功,顯見藍營孤軍難敵綠營,監督力量不能沒有民衆黨。

臺北市中正萬華區罷免林昶佐一案雖未通過25%門檻,但挺林昶佐的泛綠陣營不同意票卻輸了1.2萬票,用「慘勝」來形容都太正面。

這次罷昶案門檻58756票,最終同意票達54813票,只要再4000票同意票,罷昶行動就成功;從民進黨的選舉策略分析,原先可能認爲罷免的力道不足,並未高規格看待,認爲冷處理讓投票率低於門檻即可;但四大公投雖未過關,然而中正萬華區的同意票數均高過不同意票,民進黨與林昶佐意識到情勢嚴峻,開始府院黨全力動員保衛林昶佐,打出總統選舉的規格。

蔡總統在替林昶佐站臺時甚至說出「連總統也是他服務的對象」,不知道的人還以爲多了不起,但對在地人而言就是廢話,因爲總統府就是位於中正區,里長、議員層次在處理的事情,竟可拿來當作政績,就知道真的沒有具體建樹。也正因如此,才需要府院黨全力總動員:總統、副總統、立委、在地議員都前仆後繼站臺、掃街,宮廟參拜、大小餐會都無役不與,等同鋪天蓋地式的全力衝刺,但不同意罷免林昶佐的票數竟只開出4萬多票,遠低於民進黨在中正萬華區的基本盤,是否表示,林昶佐對於萬華、中正區的鄉親,真的做了太少?而罷免的聲音卻又大得很多?

以筆者身爲中正萬華土生土長的在地草根觀察,許多原先林昶佐及綠營支持者都同意罷免林昶佐,但恐懼對抗執政黨所可能產生之諸多壓力,都是「敢怒不敢言」;甚至許多在地人士在與筆者聊天時,接到反罷免方的動員請託時,直接回應:「我不出來公開支持罷免就很好了,你還讓我去幫林昶佐站臺?!」

這主要的原因出在萬華人最需要幫助時,看不到自己選區的立委林昶佐;當萬華被污名化時他也不敢反擊常務次長石崇良,反而在接待陳時中部長時唯唯諾諾,又想幫忙轉移中央防疫失職,打擊真正替萬華守住疫情的柯文哲市長,結果當然是慘遭環南市場自治會會長林勝東重炮回擊。這些點點滴滴萬華人都看在眼裡,深刻在心中,真正吹起罷昶的號角並非是環南市場嗆聲的單一事件,而是萬華在地人從疫情開始後的度日如年,到被外界污名化後堆積許久的不滿與憤怒。

2020年中正萬華立委選舉,林昶佐拿下81853票勝選,這次願意支持他投下不同意票者卻只剩下43340票,接近腰斬的結果顯示處境危急。只是國民黨黨內分裂沒有團結,黨中央態度曖昧未催出基層實力;而柯文哲市長諸多考量後的不表態也定調民衆黨不介入罷免,結果是距離通過門檻只差4000票,兩個在野黨若是能協調討論,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只能說林昶佐雖未被罷免,但今後真的要嚴加反省、多出現在選區做服務,否則兩任立委恐怕就是他人生的極限了。

這次的罷免案票數說明,民衆黨已然成爲各選戰中關鍵的角色,國、民兩黨都深知只要民衆黨的行動更加明確,即可翻轉選情。未來藍綠兩黨的佈局策略肯定會將民衆黨的因素考慮在內,而在野黨組建的反綠陣營,更應該重視民衆黨的量能,分進合擊,方有可能抵抗府院黨的國家機器團隊。

(作者爲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