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侯康需填補蔡政府青年破口(餘宗龍)

侯友宜提出青年購屋免頭期款「侯康貸」政見,讓不少雙北選民及年輕人有感。(示意圖/中時資料照/郭吉銓攝)

透過唯一一場的副總統政見發表,我們看見藍綠白都強力訴求年輕世代。令人最有感觸的是,莫過於趙少康透過猛烈炮火,清楚刻劃出民進黨執政以來「青年躺平」的嚴重世代矛盾;這個現象,讓蕭美琴無論如何極力辯駁,也只會讓對不起年輕人的民進黨顯得更爲蒼白。得年輕者得天下,眼見公平正義的消逝,讓臺灣年輕人的生命遭遇太多力不從心的無奈,國民黨若要拉近與賴清德的距離,進而逆勢完成政黨輪替,就取決於國民黨將如何繼續縮短與年輕人的距離。

臺灣社會確實存在強烈的民心思變,而相對被剝奪感最強烈的年輕世代,無疑是掀起這股民意海嘯的關鍵力量。因此,資歷老練的賴清德、蕭美琴,雖然在政見發表會上的表現幾乎沒有犯錯,論述也尚屬完整,但何以選民的反應卻異常冷淡,甚而導致賴蕭配遭侯康配不斷追近,於民調上幾乎進入難分軒輊的狀態?主要原因,無非是選民、特別是被蔡政府忽視的年輕選民,對民進黨已存有難以信任的既定印象;因此,侯友宜能否順勢登峰,就看國民黨能否填補蔡政府難以彌補的民意破口。

審視近日正副總統候選人談及青年政策,「賴蕭配」的青年政策3原則爲「加薪、減稅、少負擔」,惟對年輕人的關心或提出的政策照顧仍然不夠細膩,民進黨政府不應只在選前纔想起青年及弱勢學子,執政近 8 年來,卻未曾推動相關政策,反而是在任期剩不到一年,纔開始敲鑼打鼓、緊鑼密鼓地推動,是否爲選舉考量,昭然若揭。

當前社會快速變遷,青年世代無論是在就學、就業或是生涯發展機會方面,皆面臨嚴苛挑戰,政府應給予更多實質關注與扶助。「侯康配」提出五大面向政見,包含「青年安居生養」、「青年加薪」、「青年圓夢」、「青年學費減壓」、「青年公共參與」,試圖給年輕人一個希望和未來,然而業務範圍既深且廣,恐怕也非當前教育部轄下的「青年發展署」可以承擔。

此時,藍營欲開拓年輕選票,拉近年輕人與他們的距離,讓年輕人深刻感覺到受重視,侯友宜、趙少康就應展現誠意,提出中央要有更高層級的部會來處理青年事務,真正關心他們、提出解決困擾的對策,讓年輕人的政策更有發展性,而非每到選舉就用炒短線的心態來給補助。

例如:當前國家欠缺完整的青年專屬政策,需要召開青年國是會議,探討年輕人所重視的、所在乎的議題,才能讓我國青年政策更貼近青年,而非每到大選前才被放在心上。中央的青年部會明確訂出發展策略、投入經費資源,加上地方的青年局對於政策的發展與實施,才能齊心齊力、事半功倍。同理,提升體育署層級,可創造外溢效應,才能更有效跨部門合作,將外交、觀光與運動產業結合,擴大運動在生活中普及的層面,以提供年輕人多元的就業機會,也創造出運動選手在教職之外,更多的工作選擇。

(作者爲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