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黃介正)

圖爲2018年CPTPP會員國在智利簽署協議。(美聯社)

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北京聲稱要「牢牢把握」,華府近幾年來實質上愈發「把握牢牢」。面對中美長期爭霸的兩個「牢牢」,臺灣本身想要,或是將會被兩強逼迫放棄對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嗎?

主導權(agenda setting),講的是實力,是影響力;主動權(initiative),講的是動力,是意志力;而兩者的基底都需具備高段智慧,方有可能適切發揮而獲致效果。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2013年出任大陸國家主席後,即在當年印尼巴里島APEC領袖峰會,向我領袖代表蕭萬長表明:「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之後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至2019年《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習近平將「祖國完全統一」與「民族偉大復興」的連結愈益明朗,暗示了沒有時間表的期限概念。

今年11月召開的中共19屆6中全會,也將「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與主導權」寫進了共黨百年第3份《歷史決議》中。中國大陸在臺灣議題上,不斷對美拉高聲量,加深紅線,更在6中全會後的拜習視訊峰會上,直面正告美國拜登總統。

美國自從2017年底《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及2018年春發動對中貿易戰,掀起全面抗中競爭態勢;復鑑於兩岸關係自2016年5月中斷官方交流,民進黨採取選邊「親美」政策,在對外關係與國防安全上,「倚美」的傾向愈來愈明顯。美國在深知臺灣必須尋求臺海槓桿的需求下,自然掌控臺灣及兩岸關係的手,也愈來愈「牢牢」。

在大陸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後,臺灣趕緊遞件申請,卻不料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Gina Raimondo)本月中宣佈,不會加入CPTPP,而尋求建立更高層次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臺灣「被加入」此新經濟框架的機率不小,而高科技產業被迫進一步與大陸脫鉤的機率大增。

關於臺澎防衛,美國自10餘年前,力倡建構「不對稱」和「刺蝟堡壘」建軍與作戰概念,其後又強推「整體防衛構想」(ODC),最近再有等於變相強增國防支出的「對外軍事融資」(FMF)之提議,其中或顯露美國對於臺海軍力失衡以及臺灣自衛能力的焦慮,卻也在在顯示美國伸手主導我國建軍方向、軍購品項、作戰模式的強烈意圖。

中國大陸爲了民族偉大復興,美國爲了長期戰略競爭,兩強都意圖「牢牢」的握住臺灣。大陸愈主動的主導兩岸關係發展進程,兩岸對等協商談判的方程式,就愈會遭到侵蝕;美國愈主動的主導臺海情勢發展方向,名爲史上最好的臺美關係,就愈像臺灣被緊緊鎖綁。

臺灣如果將對外關係、產業發展、防衛作戰等,都「唯美是從」,等於將前途命運交付在只關心自身利益的美國手中。臺灣如果將任何穩住臺海情勢的論述、交流主張,都視爲中共對臺「認知戰」,將一切改善兩岸關係的念想,都稱爲「親共賣臺」,等於將海峽兩岸推向「敵我矛盾」的深淵,而由美中兩強決定臺海是否走向戰爭。

大陸和臺灣隔着臺灣海峽分治對立,歷經戰爭、隔絕、交流、對峙,已有72年。兩岸的政治分歧,究竟要在何時解決?對於特定世代和懷抱理念的人士,誠爲日益迫切的懸念,也因此想要儘快看到兩岸政治關係終局的定論。

然而,無論是習近平的「東昇西降」,或是拜登的「重建美好」,都需相當的時間發展驗證,強權爭霸也不會在短期內看到賽局勝負。大陸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趕路進程,美國重建印太地區科技軍事的霸主地位,臺灣謹慎走在兩強駁火縫隙的智慧避險,都必須至少確保未來6到10年,臺海周邊不要發生「不預期的意外」。

執意預先寫好歷史,或超速跑到上帝的前面,是否對兩岸人民及全世界華人長遠有利,無人知曉,也不值得冒險。

臺灣的永續生存與發展,我們應當交由北京和華府來決定,還是全力避免「被牢牢把握」,奮力爭取自已的主動權與主導權?朝野菁英責無旁貸,年輕世代更要深思。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