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亮眼經濟下的房地產市場(林祖嘉)

房地合一稅2.0將於7月上路投資房地產變成5年以上的長期抗戰。(資料照)

今年以來,臺灣經濟表現相當亮眼,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4.64%。最近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臺灣第一季出口成長率達到17.5%,表現的比預期還要好。其實去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很嚴重,全球經濟成長率爲-3.5%,貿易成長率也是很慘的-9.0%;而今年預計在美國經濟強勁反彈的帶動下,許多國際機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5%,貿易成長率可以達到8.3%。在全球預期今年經濟與貿易可以快速恢復的情況下,臺灣經濟成長率要達到5%以上,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其實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臺灣的經濟受到重創,當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8%;但是第2年在全球經濟復甦帶動下,臺灣經濟成長率反彈到10.8%。

在經濟成長表現不錯的同時,臺灣幾個重要的總體經濟指標也同樣成長很快。首先,在代表流動性貨幣供給方面,去年年底M1B與M2的成長率分別達到18.3% 與9.4%,這表示說臺灣有充分的資金可供使用,因此臺灣的資產價格自然就會有往上推動的力量。另一方面,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利率就會維持在較低的水準,比方說,現在一般的購屋抵押貸款的利率大約只有1.3%左右。

其次,貨幣數量增加很多,再加上總體經濟表現不錯,反應總體經濟櫥窗股價就會領先上漲。股價上漲的另外一個影響是,股民有更多的資產可供其使用,包括購買房地產等等。

這就是經濟政策兩難。當總體經濟表現不錯、貨幣數量寬鬆與利率偏低的時候,資產價格就會呈現上升的情況。其中股價的漲跌一般人比較不會太在意,因爲只要不去碰股票,股市的漲跌與否就與一般人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房地產情況就不同了,因爲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房地產價格因爲投資者炒作而大漲時,很多無殼蝸牛就會因爲買不起房子,而導致居住與生活品質的下降,而對政府政策有所怨言。因此,有很多人希望政府有「打房政策」,或是希望政府引領合理房價;但是,很少聽到有人說希望政府有抑制股價的政策。

無疑的,過去幾年臺灣房地產價格上漲相當快速,不但是大臺北地區如此,即使是中南部也有很多地方的房價有相當幅度的上漲,因此如何抑制房價,就成爲政府很重要的政策。過去一段時間內,中央銀行實施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擁有多棟屋者或購買高房價者,減少其貸款成數,以減少其炒作房地產的能力。另外,最近將要實施的囤房稅2.0政策,大幅提高房地產短線交易者的增值稅,包括2年內交易所得要課徵45%的利得稅;5年內交易所得要課徵35%的利得稅。

針對短線交易者課稅固然可以達到一些抑制炒作的效果,但如果投機者只要有利可圖,即使多交一點稅,仍然有可能會進行炒作。另外,如果投資者擁有足夠的資金,只要保留5年以上再進行交易,也就可以躲避掉高額稅款。因此,囤房稅2.0的效果會有多大可能還有待觀察,我們的直覺短期內可能會看到一些效益,但是長期下的影響就會逐漸消失

其實長期抑制房價上漲真正有效的應該還是「房地合一稅」,包括房屋稅與土地稅,因爲這些稅是持有稅,不論是否要交易,只要持有房地產,就需要每一年都繳納。因此,如果能夠提高房地合一稅,或是至少針對持有多棟房屋者,提高其房地合一稅,就會增加其持有房屋的長期成本,降低其持有大量房屋的意願,減少房地產投資,從而在長期下抑制房地產價格的不合理上漲。

總之,經濟景氣不錯時,大家都有工作,也都可以領到不錯的薪水。但是如果因此而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上漲時,很多人就會望屋興嘆,這時就很容易產生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而臺灣高漲的房地產問題已經不是一兩天的問題,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政府應該拿出魄力,推出全面租稅政策,來達到抑制房地產投資和引導合理房價的目的纔是。(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