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陸股暴跌─行政干預跨越市場的紅線(潘華生)

大陸股民在證券公司看盤。(新華社)

7月底中國大陸一紙關於教育雙減意見書的出現,引發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全面崩跌。首當其衝的教育類股出現最大單日70%的跌幅,也很快波及先前遭重點監管的網路平臺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等隨之大跌。同樣地,大陸滬深兩市的證券指數在短期內連續暴跌,傾巢覆滅、泥沙俱下,惡劣的影響迄今未止。

這樣暴跌的背景是在變種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期間,唯有大陸因爲管控得力,中國製造再度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從大陸上半年GDP增長12.7%的成績來看,經濟的動能仍充沛;甚至因爲出口暢旺,導致海運壅塞、運費飛漲的情況。就這樣,在內部外部皆沒有明顯的重大利空,甚至是經濟利好期間發生劇烈暴跌,尤其顯得極度不尋常。

資本市場的榮枯反映出一個國家經濟的未來前景。美國在遭遇疫情連番打擊之下,透過聯準會及財政部的通力合作,美股不跌反漲,一般企業或投資人有資本市場這個活水源頭,都不難度過疫情的困難。臺灣經濟與股票市場的繁榮發展亦是如此。

大陸政府注意到年輕人有所謂的「新三座大山」需要跨越,分別是住房、教育和醫療。房地產價格過高,使得青年人淪爲房奴;教育嚴重競爭內卷化,甚至是販賣焦慮;重大疾病醫療成本過高,許多人往往貧病交迫,這些的確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兩年大陸政府改革推進雖然迅速,但似乎放棄過往的溫和市場化改革,多次強力以行政干預手段執行房住不炒,嚴打校外培訓,醫院降價集採等,雖然實際的效果尚不明顯,但這18個月來,政策干預卻是越來越粗暴,甚至是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所罕見的。

一份沒有法律位階、完全不考慮是否妨礙企業合規經營的權益,不考慮政策實施的落日條款,也完全不考慮資本市場反應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就扔出來炸翻教育這第一座大山。但以資本市場的敏感性,必然會讓投資人聯想起可能再被重點打擊的房地產和醫療這另二座大山,最後,再波及到擁有極大房地產擔保品的金融與保險行業,導致滬深股市到在美中概股的全面崩塌。

美國證管會已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增加政策風險披露要求,並追溯中企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以保護美國投資人,這是必要的責任體現。一紙無厘頭的意見,僅以幾天之內在美中概股市值的崩跌損失來計,已有接近中國GDP4%的市值灰飛煙滅,不僅傷害在美中企的競爭力,更影響、中斷了未來中企上市的機會,甚至可能對兩國已經脆弱的經貿關係產生嚴重影響。

須知在中美轉爲戰略競爭對手之後,兩國經貿關係仍是激烈政治競爭較量下的重要壓艙石。美國企業得利於大陸市場及供應鏈的分工,中國也在兩國經貿活動上獲益。除了對美貨物貿易的鉅額順差之外,陸企赴美上市絡繹不絕,除了從這個全球最大的資金池抽取充沛的發展資金之外,美國較佳的金融監理與管制也提高了上市中企的治理水準,有助於他們的國際可信賴度。在中美貿易戰尚未停歇的陰影下,中企仍絡繹不絕赴美上市,可見海外投資人也仍對中國前景保持着樂觀的態度。

買股票其實就是買國運,滬深指數及中概股在美國的崩跌,傷害了全球看好中國經濟未來前景的投資人。在目前的國際大環境之下,細心保護這些願意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利害攸關者尚恐不及,爲什麼反而迭出昏招,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行政力量去幹預、毀滅資本市場的底層估值邏輯?中國的改革需要推進,但自信與自負、執着與蠻橫、嚴謹與傲慢、建設與破壞,往往都在一線之隔,現在顯然已跨過了自負蠻橫、傲慢與破壞的紅線了。(作者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