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國維州選舉中批判性種族理論的影響(楊永明)

圖爲一位華盛頓反種族歧視示威者手拿抗議標語。(中新社)

上週美國總統拜登經歷了上任不到一年的震撼教育,在維吉尼亞州與新澤西州的州長選舉中,民主黨自稱接近慘敗,失去維持12年的維州州長寶座,拜登去年超過10%的票數優勢也消失了。其實,維州還包含副州長、檢察長、議會多數及許多校區董事都被共和黨囊括。美國媒體認爲這是拜登在明年期中選舉的前哨戰中失守,拜登必須強化執政,否則前途堪慮。

探究維州失守的原因,主要認爲是對拜登各項政績和國會預算進度的不滿,以及共和民主兩黨支持者的再度對決所致。此外,還有一項關鍵性因素,即「批判性種族理論」,使得共和黨支持者、保守人士與學生家長團結投票,因爲共和黨維州州長當選人楊金在選前提出六大政見:強化警力安全、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減稅投資基建、改革選務舞弊、增加工作機會、支持企業發展。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排在第二項政見,可見此議題的關鍵性。

「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是從70年代開始的批判理論與批判法學理論延伸發展而來,帶有左派與馬克思理論色彩,主要針對美國種族歧視問題與白人霸權優勢的反省檢討,該理論認爲,種族是一種文化性的發明與社會結構的區別,並批判美國法律和制度的本質是帶有種族主義,爲維持白人族羣支配地位,造成社會和經濟不平等。

批判性種族理論從學術出發,很快成爲社會運動、教育改革、政治理念三層面的極具爭議議題。首先在社會運動層面,批判性種族理論支持者提出許多社會與文化反思訴求,自由派人士與少數族羣反省美國的殖民、奴隸、勞工、移民等黑暗歷史,推動許多社會文化活動,例如「取消文化」、「身分政治」或「覺醒主義」。加上美國人口結構中,白人多數日漸消退,批判性種族理論漸漸形成美國社會的主流思潮、甚至流行文化。

其次,批判性種族理論在教育政策與改革的影響,是保守人士真正憂心忡忡的主要原因。批判性種族理論支持者經由強調公平、社會正義和文化迴應教學等教育改革方式,反省美國白人優越主義下的社會與階級不公義,許多學校採取鼓勵與欣賞多元文化與價值的教學計劃,有助形塑反種族主義的理解。

然而,許多學區董事推動的多元教育計劃與改革,讓許多家長與保守派大感不安,反批違反教育、甚至走火入魔。例如維吉尼亞州勞登郡的中學董事會採取一項性別包容政策,允許學生根據性別認同(心理性別)而非生理性別,選擇洗手間、更衣室與參加體育競賽;而這項作法導致在今年5月,一位男學生穿女裙進入女生廁所性侵另一位女學生的事件。類似課程與政策不斷挑戰傳統教育方式與理念,反對者認爲這會動搖美國的基本價值與原則,而支持者則指出這就是白人優勢種族主義的自我保護。

第三,批判性種族理論引起的爭議,也已經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政治激烈對立的關鍵因素之一。自由派與民主黨人士認爲,批判性種族理論有助於建構更加多元包容的美國政治文化,也獲得民主黨進步派的積極支持。但在共和黨支持者眼中,批判性種族理論下的社會運動與教育改革,簡直是一場批判白人種族、剝削白人地位的作爲,他們認爲這是在撕裂美國族羣,應該予以禁止。

川普政府在2020年9月頒佈行政命令,要求各部門停止爲批判性種族理論的教學提供資金,停止多樣性和包容性培訓;但拜登上臺後,隨即撤銷了川普的行政命令。共和黨開始在各州推動立法,要求學校禁止推行類似課程,目前德州、猶他州等各州已經禁止基礎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教導批判性種族理論。這次維吉尼亞州州長競選的主軸之一就是批判性種族理論,也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

顯然,批判性種族理論已經成爲美國社會階層、種族族羣、兩黨政治的對峙焦點與分界線。批判性種族理論還在擴大,逐漸成爲主流的社會文化運動,多元與反種族主義的教育課程也在各州增加中。但是,反批判性種族理論也開始凝聚力量,特別是共和黨支持者、保守派人士、亞裔家長等多表反對。

批判性種族理論像是一把利劍,正在切入被種族主義、貧富差異、殖民歷史等嚴重侵蝕的美國國家巨靈,拜登政府與民主黨進步派要加速推動改革計劃,川普與共和黨則擔心自身理念與利益被追殺。因此,明年期中選舉與2024年總統大選,已非單純拜登川普再戰,或是民主共和兩黨逐鹿而已,更是美國政治支持或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的對決,其結果將會深刻影響美國社會與政治的走向。(作者爲前國安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