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潛艦國造的迷霧(呂昭隆)

臺船承接潛艦國造案屢被立委爆料,引發一連串爭議,原先低調的臺船「不忍了」。(示意圖/中時資料庫)

潛艦國造全程機密,只有極少數人知情,臺船在元月發出1篇1620字聲明稿,難得透露國外協助原型艦建造的若干細節與內情;臺船的聲明稿開宗明義坦言,因屬第一次設計與建造潛艦,因此本身能量不足,必須尋求國外具備設計與建造潛艦的廠家協助。也看出潛艦國造案的困難度。

臺船這篇1620字的聲明稿,拆開細看,每段都很有意思,背後一定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聲明稿說,建造技協評選,共計邀標8家廠商,但有些廠商並未投標,評選條件設定爲須具備潛艦實績,經最後擇優評選3家,但優序一爲S公司,臺船依採購作業程序與S公司簽約;臺船說,S公司建造技協均屬船廠退人員組成,自108年陸續來臺擔任技協顧問,執行過程中,海軍與臺船將成員平日工作與技協能力納入嚴格考覈,並剔退多位不適任人員,計已汰除19員,技協公司並更換合格的新顧問遞補。

從108年到現在,並沒有多久的時間,但已汰除19位國外技協。換言之,有不夠格的,冒充懂得造潛艦的人,也混了進來,有19人,人數不可謂不多。回過頭來,S公司是誰牽線引進,當初如何從8家廠商選出S這家公司,而臺船因此所造成的成本損失,也該細究。

更重要的是,會建造傳統潛艦的,有經驗建造傳統潛艦的「工頭」,全世界也沒多少人,這被汰除的19人,回到自己的國家,一定會說些不滿的話,造潛艦的圈子這麼小,傳開了,不管是退休的,或還在船廠工作,來臺灣必須先辭職的,後續還想再招兵買馬,恐怕就沒這麼容易找了。

這就像當初南韓和美國合作研發T-50高級教練機,研發團隊中,許多人是從臺灣漢翔公司挖角,因此T-50有「小一號的IDF(經國號戰機)」或「緯國號」之稱。

已過世的前民進黨國防立委蔡同榮生前多次質詢,T-50高教機被稱爲臺灣IDF戰機「山寨版」,因2001年軍方大舉裁撤漢翔公司研發人員,傳出陸續有100多人前往南韓,光是研發人員就有20幾位,協助研製高教機。

試想,南韓當初是借重臺灣航空科技人才,成功研發並且量產教練機;假設漢翔最早去南韓的人,陸續有19人被汰除,這些人回到臺灣的消息,一定會很快傳開,還有想去的人,考慮是否就多了,若是被請回來的人中,又有「錯殺」,是真正的設計或建造高手,那還會有100多人前仆後繼,陸續去南韓協助造高教機?

臺船說, S公司指導完成壓力殼製造,且海軍的國外技協顧問確認符合施工規範與規定。然而臺船畢竟沒造潛艦經驗,海軍又受潛艦專案小組節制。當前臺美關係緊密,蔡政府應另邀請美方潛艦專家來臺做複式查覈。潛艦國造是重大國防政策,容不得一絲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