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全球化分兩半 中美誰勝出(石齊平)

以美國爲核心,覆蓋了西歐、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傳統西方國家,可稱全球化的美國板塊;以中國爲核心,覆蓋了東亞、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及拉美,可稱全球化的中國板塊。(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一句話,「全球化幾乎已死」,吹皺了一池春水,引發各種不同角度的辯論。

我的看法,全球化已死或全球化未死都是對的,因爲全球化分成了兩半,也就是兩個「半球化」,其中一半,正在搞「逆與反」全球化;另一半,則仍維持「順和正」全球化。前者以美國爲核心,覆蓋了西歐、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傳統西方國家,可稱全球化的美國板塊;後者以中國爲核心,覆蓋了東亞、東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及拉美,可稱全球化的中國板塊。

上個世紀二戰結束以來,人類享受了大約半個世紀全球化紅利的好光景,這其中,美國的貢獻最大,主導並驅動了佈雷敦森林體制,實現了在當時幾乎整個西半球的經濟一體化;中國的貢獻次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包括中國、俄羅斯及東歐等一衆原計劃經濟的國家也走上市場經濟,並與西方接軌,使全球經濟一體化圓滿成形。也正是在這半個世紀,透過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讓全體人類享受了前所未有的低通膨快增長的美好時代。

美國作爲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大力倡導及驅動全球化,是因爲他擁有在諸多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全球化才讓他有機會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實現國家最大利益,但時移勢易,核心競爭力也會出現動態變化,以製造業爲例,幾十年時間,核心競爭力就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四小龍然後是中國大陸,一下子也使得全球化的紅利跟着從美國轉移到了東亞特別是中國,這即是自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開始對付中國的主要大背景。

從歐巴馬到川普再到拜登,美國採取遏華戰略,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且層層加碼,然效果有限,甚至還出現反作用。於是美國開始退羣,不再讓各國佔我美國的便宜,但退羣除了自傷且似乎傷不了中國,所以接下來進一步就是從產業鏈和科技鏈下手,全面切斷能讓中國經濟持續壯大的任督二脈,但這一切,明顯也斲傷了美國及其一衆盟友的利益,日本、韓國、臺灣甚至歐洲全球全被拖下水,臺積電、三星等都首當其衝,但美國似乎已下了狠心,即使魚死網破也要幹掉中國不可,這即是以美國爲核心的「逆全球化」板塊。

另一邊廂,被美國施壓及遏堵的中國則不改其志,堅持全球化路線,透過一帶一路、RCEP、中國與東協10+1及10+3 、中菲經濟合作、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組織及最近中國與海灣國家組織、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也持續擴展經濟一體化的朋友圈,這即是以中國爲核心的「順全球化」板塊。

於是,一個在社會科學上從來難以想像的經濟學大實驗竟然變成了事實,「順全球化」PK「逆全球化」誰將勝出,當然只能由時間給答案,但從資源稟賦、優勢互補及優化配置的角度觀察,中國板塊中的中國製造、科技、市場加上東協的製造與資源,再加上俄羅斯的能源、糧食,及中東的能源與資金,似乎遠優於美國板塊成員間的高同質性。不管如何,這一場由美國發動、中國被動應戰的空前絕後的經濟大實驗,註定將載入史冊,值得高度期待與關注。

(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