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海風險日增 蔡總統莫表錯情(李正修)

(圖/shutterstock)

美國將於12月9日舉辦線上「民主峰會」,邀請多國領袖參與,討論捍衛民主價值對抗極權主義,美媒解讀這個峰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結合全球民主政府對抗中國大陸在軍事、經濟及政治方面的全球影響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公開承諾會邀請臺灣參與,據報載,蔡政府也正透過駐美代表爭取與會,希望藉此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蔡總統日前接受日本《文藝春秋》專訪時,重申其「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以維持兩岸現狀的既定立場,但也說要擺脫對中國大陸高度依賴之現狀,更表示各國表達對臺海安危的嚴正關切,其實是向中共送出「信號」。

但從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臺美合開海巡工作小組視訊會議,到政府積極表態加入美國拜登政府的反中聯盟,蔡英文對北京政府送出的「信號」,真的是不冒進?希望兩岸維持現狀嗎?

美、日等國反覆重申「臺海和平的重要性」與其說是關切臺灣安危,倒不如說是美國欲制約中共擴張其區域影響力的過渡安排,民進黨實在不應自我吹捧,畢竟拜登政府雖承接前朝的許多反中政策,但已與中共展開多方接觸,例如副國務卿雪蔓的天津行,財長葉倫也可能訪問中國大陸,顯見美國也不希望與中國大陸陷入長期對抗的僵局。

民主國家固然力挺臺灣,但其支持仍有限度,不可能跨越北京的「一中」底線,更早已表態不支持臺獨。立陶宛堅持不改變與臺灣互設代表處的承諾,但也公開表明這是在「一箇中國」政策下進行,希望避免淪爲兩岸對抗的籌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對美國是否支持其他國家設立「臺灣大使館」,也只保守地說「我們支持往來。」顯然瞭解爭議的關鍵所在,蔡政府不可不謹慎。再說,蔡政府也不該把在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視爲外交突破,這頂多只是贖罪,畢竟在蔡英文任內斷交7國,更有不少駐外館處被迫改名,對國家利益造成的傷害實難以彌補。

不可否認,臺灣的自我防禦能力向來是美國最在意的,只不過礙於兩國並沒有正式軍事結盟,因此軍事交流不是經由非官方管道進行,就是轉換成海事合作模式。11日,臺美海巡主管單位就進行一場「臺美海巡工作小組」視訊會議,共商海事議題,藉此強化雙方因應區域海事挑戰的能力。

由於中共龐大的民兵船已爲周邊國家帶來不安,美國爲防範於未然,只得派遣海巡艦艇西來,除了希望避免擦槍走火,還能借由各種海上訓練,強化與東亞國家合作,避免區域平衡傾向中共。

蔡政府對於越來越多國家將目光轉向臺海,顯然暗自竊喜。然而,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真的完全有利於臺灣嗎?福禍相倚,各國越關注,不就代表臺海風險極高?在國民黨執政期間,除了美、日外,幾乎沒有他國軍艦頻繁進出臺灣海峽或鄰近水域的紀錄,蔡政府卻把國家的危機當成政績宣傳,真是極大的諷刺!

臺灣應與各國深化實質往來,卻不該成爲強權政治的馬前卒。破壞兩岸默契難以化解臺海危機。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