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的自救之道(林保淳)

(圖/達志影像)

中美關係惡化,兩岸關係緊繃,大陸飛機繞臺飛行、外國船艦外海巡弋,劍拔弩張的局勢,非但外國軍事專家屢屢示警,擔心有一觸即發的戰爭危機,就是連誓言將拿着掃帚拚巷戰的蘇貞昌,也不得不承認「臺灣是最危險的地方」,大聲喊到「必須自救才能生存」。

臺灣既然已面臨到如此「危險」的關頭,全民理當齊心協力、同仇敵愾,以求渡過此一難關、謀取和平福祉,纔是正理。弔詭的是,由北市議員羅智強主持的「臺北智會」一項民調顯示,臺北市民居然有過半(50.2%)的人不擔心臺海會發生戰爭,身居危崖之上,而自以爲處於平地,這不僅是不能「居安思危」,而是火燒到眉毛了還不自知,毫無危機意識。

更詭異的是,另一項調查,如果兩岸發生戰爭,願意配合政府「全力抵抗」,爲臺灣犧牲奉獻的人只有40.2%,另外有29%的人選擇「不抵抗」,7%的人選擇開溜。如以臺北市民爲準,則一旦兩岸發生戰事,只有2/5的人「願意」抵抗。試問民進黨高喊的「全民團結」,就只能這樣團結嗎?前此有一項類似的調查,臺灣年輕人願意於戰爭時慷慨赴難的高達70%以上,減少的這些人,都跑到哪去了?可怕的是29%的那些「不抵抗」的人,到時候會不會翻轉過來,反而「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做出像甲午、乙未之際一些臺灣仕紳「賣臺」的勾當?而在勢不可爲下,一些高舉抵抗旗幟的高官,也像唐景嵩般丟下爛攤子,溜之乎也?

臺灣與大陸實力懸殊,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團結的臺灣,也未必能抵敵得過大陸,更何況分崩離析?因此也只有12%的人,敢於天真、樂觀地認爲臺灣「會贏」;姑不論這一「贏」,極可能付出的慘烈代價,可能一百年都難以彌補,更何況輸的可能遠遠大於贏。

臺灣唯一可以「贏」的機會,顯然是仰賴於美國、日本等的外援,此所以有46.3%的人「相信」美國會出兵,而且顯然也將希望寄託於此。美國出兵到外國打仗是常見的事,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是,無論如何不是長久之計,而且越南、阿富汗活生生的事例,明擺在那兒,能夠有多可靠?仰賴外援,不思自振,空等外國需要,哪天時移世易,外國不需要我們了,豈非就將淪於越南、阿富汗的下場?蘇貞昌所說的「自救」之道,只能如此嗎?

蘇東坡〈教戰守策〉,強調承平時期即應有憂患意識,顯然臺北市民是相當缺乏的;又強調必須讓民衆接受戰鬥及守備技巧的軍事訓諫,才能處變不驚,臨危制亂,但看看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年輕一代,真的足以「全民皆兵」地開赴戰場嗎?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臺灣的確是應該「自救」的,但衡諸實力與現實狀況,最佳的自救之道就是避戰,臺灣經不起慘烈戰爭的摧殘,和平纔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