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穩定政局 賴清德應從兩岸着手(沈迺訓)

多數鹹認賴清德的當選將使兩岸關係雪上加霜。(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多數鹹認賴清德的當選將使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本次大選結果,臺灣間隔24年再度出現少數執政的脆弱政局,同時是第二次出現三黨不過半的立院格局;唯是2004年雖三黨不過半,國親兩黨意識形態相對接近,此次卻是三黨迥異甚巨。

對於賴清德而言,將面臨較扁時期更爲不利塑造多數共識以推動執政,畢竟國內的政治權力架構從穩定的兩極結構走向三黨不過半的多極結構,三黨之間的政黨生存矛盾將加劇權力對抗。幾可確定,賴在其任內將缺乏累積足夠的政治資本幫助其推動政策與改革。

更甚者,如果長期處在不夠穩定的政局導致其執政效率低落,必然禍及民意支持,屆時賴很可能轉向學起陳水扁舉起意識形態大旗,透過強化類臺獨的論述推動,補充其政治資本的匱乏不足。如此,在對岸對賴信任度極低的窘境下,極可能讓賴選前聲稱他當選兩岸戰爭機率最低的政治保證破功。

解鈴還須繫鈴人,賴欲突破三黨對立的政治僵局,同時避免自己走向前段論述中執政壓力的路徑依賴,最好的做法或許就是從兩岸政策首先尋求突破,緩步建立紓解兩岸對立的執政路線,將有助於賴突破僅有四成支持的民意基礎。

儘管賴在選前對陸態度不甚友善,但探討賴採取如此政治態度,很大部分的原因也是政治形勢使然,畢竟蔡政府八年下來的失政,讓賴揹上沉重的政治包袱,導致大環境不利賴伸張政策論述。加之三腳督的選戰結構,讓賴找到選擇擁抱綠營基本教義派就能穩定當選的路徑依賴路線,就更難以期待賴會拋出符合多數民意的兩岸說法。

如今選戰已然結束,賴清德如仍有意做一個對人民也對歷史負責任的執政者,爲時仍不晚;賴更應回顧當年陳水扁連任後,逐步出現兩岸關係嚴重惡化、失去美國的信任、國際關係大爲倒退的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短期而言,賴或可尋求在520總統就職日的文告與內閣人事佈局上,作出符合賴與陸方雙邊政治利益的安排。包括:在文告上採取較選前發言更爲模糊的兩岸關係論述;在涉及兩岸與外交的相關部會首長人選上,任用對陸立場相對溫和的人選,與現任的邱太三與吳釗燮作出重大區隔。

又或是,宣佈任內兩岸政策不會逾越憲法,尤其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暗示將揚棄過去蔡時期陸委會長期不按照兩岸條例依法行政,屢屢作出違憲的行政解釋與行政處分與作爲等,讓兩岸事務規範迴歸法律常態。

如賴更有心,更應針對本次大選屢屢出現的介選指控其法源予以明確化,避免檢調機關爲了狹隘的部門利益與個人升官需求,屢屢作出濫權的擴張解釋法律入人於罪予以起訴。

相信在種種政治態度的暗示下,能夠讓陸方感受到隱性的善意。亦即讓對陸政策從蔡政府時期的幾乎是全面抗衡的政策立場,至少調整到選擇性抗衡的政策態度,從而讓陸方願意思考放緩自選前就已展開的各式緊縮對臺政策待遇的作法。

因此在不嚴重觸碰綠營意識形態者的敏感神經下,賴仍應思考如何透過巧妙的調整兩岸政策態度立場,從兩岸關係的緩和過程中逐漸累積足夠的連任政治資本,避免自己步入陳水扁連任後的後塵,平白斷送連任之路,將考驗賴的政治智慧。(作者爲前高雄市政府勞工局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