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小蘇打臉大蘇 還稅愚民(曾志超)

行政院長蘇貞昌。(資料照片)

過去國民黨要求還稅於民,蔡政府都不理會,但在九合一敗選後,突然一改過去的說法,力推「還稅於民」政策,不僅遭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批評,更引發財經學者的訾議,連甫卸任財政部長的蘇建榮都直批還稅於民是假議題,有多餘的錢應該用來償債,逼得總統府出面迴應,指普發現金不是還稅於民的概念,而是經濟成長的果實與全民共享。蔡政府的說法一變再變,已成了「還稅愚民」。

近9年來,我國稅收有8年超徵,只有2020年稅收短徵223億元,主要是因爲新冠疫情的衝擊,而且超徵金額愈來愈大,2017~2019年超徵金額約在800至900億元;2021年就暴增至4034億元;財政部1月10日公佈2022年全年稅收統計,稅收超徵金額達495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財政部擁有全國稅收的完整資訊,輔以主計總處的經濟數據,理論上應不難推估出次年的稅收金額。產生4000多億元的落差,着實讓人匪夷所思。但當稅收超徵已成爲執政者政績的象徵,超徵金額愈高,似乎表示臺灣經濟表現愈亮眼時,財政部就有誘因刻意低估稅收金額,使得近年的超徵金額均十分誇張,故意塑造民進黨執政優異的假象,也讓人民誤以爲臺灣財政狀況良好,進而產生經濟果實與全民共享的虛幻想法。

然而,根據國庫署的統計,我國財政幾乎每年呈現赤字,以2021年爲例,即使稅收超徵4034億元,扣除支出不但沒有剩餘,單年審定決算數(已計入超徵額)仍出現4387億元的鉅額負債,這樣荒謬的超徵數字有何意義?

不料超徵更進一步成爲執政黨挽救民心的大灑錢工具,蔡總統先是說,超徵稅收「錢要花在刀口上,要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民進黨立委羣起反彈;行政院長蘇貞昌過去一直反對普發現金,但爲了閣揆保衛戰,竟搶在蔡總統之前宣佈普發現金,整個決策過程都是政治掛帥。

綠委高嘉瑜指稅收超徵並非「政績」,而是「行政失靈」,在黨內引發爭議後,被迫出面道歉,接着是剛卸任的財政部長蘇建榮恢復學者本色,在研討會上公開批評「還稅於民」是假議題,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償還債務,否則等於是債留子孫,更何況現在總預算加特別預算還是財政赤字。

蔡總統與蘇院長遭自己的前閣員打臉,尷尬自是難免,但如此荒腔走板的財政數字,蘇建榮也難辭其咎,近2年超越4000億元的超徵稅收都是在他任內編列的預算。但他直到去職纔敢說真話。

依國債鍾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爲止,我國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高達5.73兆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7萬元,赤字不斷累積下,未來還有國防、社福預算暴增與龐大的能源(臺電與中油)補貼,負責任的政府應正視財政惡化問題,而不是玩弄數字遊戲,進行跨代際的掠奪;縱然要發放現金,也應用於弱勢家庭,而非全民大灑幣。高嘉瑜雖因黨內壓力閉嘴了,但蘇建榮基於財政專業說出來的事實,恐怕不是總統府改變說詞就可以遮羞的。

(作者爲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