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俄世界三國志(徐宗懋)

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已宣佈今年美軍會撤出阿富汗,但是在未知會阿富汗政府之下,驟然悉數撤離,而且撤得乾淨徹底,仍然震撼各界。儘管美國人走前仍習慣性地丟了一句「不改變原有承諾」,但實際上是拋棄了阿富汗政府,在戰略上被塔里班打敗了。這件事的意義是,美國的力量不是無限的,美國如欲維持世界霸主地位,首先需要創造大的棋盤,掌握大的戰略架構,不能讓小的困境耗掉駕御大局的能力。

這個大局的基本架構就是中美三國競合關係,事實上二戰後就已逐漸成爲世局發展主軸。二戰前,世界的重心是東西方殖民帝國之間的爭霸。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面,決定戰後亞洲版圖畫分。不久,美英蘇又在德黑蘭會面,討論戰後歐洲的局面。這兩次會議等於確認了二戰中美英蘇四大戰勝國將主導戰後的世界。

四國加上法國成爲隨後成立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儘管如此,法國和英國國力是依靠殖民主義資源掠奪,二戰不僅打垮了德義日的法西斯帝國,也結束了殖民主義。因此,戰後的鬥爭矛頭立刻指向英法兩國。

法國非常厚臉皮,它是五國中唯一被敵人全境佔領的,戰後卻以戰勝國的姿態「收復」殖民地,結果法軍越北遭到屈辱性的圍殲,接着也被趕出阿爾吉利亞。英國比較識時務,在反殖民大浪下主動一個個撤出殖民地,以延續英國的經濟利益,香港殖民地的地位則因中國微妙的局勢而保留。儘管如此,喪失海外殖民地讓大英帝國國力瞬間墮落,只靠007電影系列繼續虛張聲勢。

現在,中美俄終於浮現出世界三極格局。以人口、領土、資源、軍力國民意志等,這也是世界最大的三個國家。冷戰初期,中俄聯合抗美,接着中俄交惡,變成美中聯合抗俄。冷戰結束後,中俄皆弱化,美國不需要聯合誰就可以獨霸全球。如此,中俄只能再次聯合抗美。

過了30年,局勢又有新的變化,而且是質變。經過40年後的養精蓄銳,中國這個巨人不僅醒過來,伸展手腳,而且顯得精力充沛。不同於前蘇聯,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等綜合國力直追美國,預計10年內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自然成爲美國頭號戰略對手。

不過問題也來了,美國同時對抗中俄,已經力不從心,因此,本能上要與俄國和解,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然而情況並不單純。前總統川普除了拉攏日本、以色列,以及出了一個偏激總理澳洲外,實際上是與全世界爲敵。拜登總統則努力修補關係,但歐盟已經學到教訓,依靠美國朝令夕改的所謂堅定承諾非常危險。德法領袖順着拜登發表公開聲明後,轉身又跟習近平主席視訊。更別說,歐盟頭號戰略對手是俄國,並非中國,美國聯手俄國,等於背棄歐洲盟友,如此又給了中國在歐洲出牌的機會。

美國的根本矛盾在於,國力不足以同時與中俄爲敵,但又無法拉攏俄國,政策就在兩者之間搖盪。中國當然看得很清楚,會繼續以自身的發展爲重點,耐心地跟美國再打20年的太極拳,而耐心,剛好是美國最欠缺的。因此,就跟阿富汗的情況一樣,美國退縮的腳步會比預期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