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坐以待斃的減碳部署(尹啓銘)

臺中火力發電廠。(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初新冠疫情逐漸蔓延全球,臺灣因較早採取防疫行動,至4月累計確診病例不到400個。蔡總統因此迫不及待地於4月16日《時代雜誌》刊登專文,宣揚臺灣的防疫措施,分享防疫成功經驗。

去年12月4日《彭博》以「蔡英文:新冠肺炎疫情的剋星」爲題,頌揚蔡總統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防疫成績優異,臺灣經濟能夠維持正成長,將渠列入2020年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防疫成功歸因於適時準確地關閉邊界、實施旅遊限制、落實居家隔離與檢疫規定等。

今年5月中,臺灣新冠疫情爆發,19日《彭博》以嘲諷標題「自滿讓新冠肺炎打破了臺灣唯一防線」,批判臺灣除了以封鎖達到被譽爲全世界防疫最成功的地方,幾乎沒有任何其他防疫措施,民衆和政府對於風險都展現高度自滿。《時代雜誌》也於21日以「虛假的安全感和小私密茶如何突破臺灣的新冠疫情防線」專文加入批判行列,忘記了他們也是蔡政府之所以自滿的幫兇。

臺灣疫情大爆發前,蔡政府屢屢自誇其在防疫措施是超前部署,日、美等外媒也都配合吹捧臺灣超前部署是成功關鍵。直到5月疫情爆發,要篩檢沒試劑、要醫療器材缺醫療器材、要疫苗沒疫苗,終於拆穿了:蔡政府所謂的「超前部署」原來就是「坐以待斃」。

超前部署有兩個關鍵要素,一是要有危機意識,時時思慮可能發生的意外狀況;另一則是在狀況未發生前,預先採取因應的有效措施。蔡政府初期完全陶醉在邊境封鎖成功的自滿,根本不去思考一旦破口產生會造成什麼後果,以及該有怎樣的準備以資因應。俟疫情爆發,其代價就是百業哀號、累計800多條人命往生、紓困經費再度追加至8400億元等災難。

蔡政府執政以來,幾乎不見有所謂的居安思危、超前部署;等到意外狀況發生往往是手足失措,靠着大內宣掩飾其過錯。經貿方面,臺灣的經濟倚靠外貿,民進黨在野時傾全力批判馬政府傾中賣臺。5年來,既然完全配合美國政府採行更有過之的敵中政策,本就須對大陸可能採取的反制行動預爲防範。但5年間臺灣對外貨品貿易總順差2604億美元,對陸港順差卻高達3880億美元;對陸港出口佔總出口從39.5%攀升至43.9%。臺灣經濟對大陸的倚賴更爲嚴重,蔡政府卻完全視若無睹,置經濟國安於不顧。

國際方面,《巴黎氣候協定》已獲近200個國家支持,共同承諾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50年前達到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爲實現該目標,大國無不戮力爭取綠色經濟規則制定權。綠色新政是美國政府當前施政核心,正協調G20成員在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召開前達成加速減碳及煤炭發電退場共識,並研擬碳關稅議題。歐盟執委會則於今年7月提出「2030年減碳55%包裹法案」,提高減碳目標,加速實施減碳措施,包括2035年停止內燃機汽車銷售,2023年進口產品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徵收碳關稅。各國碳關稅陸續徵收將可能掀起新一波全球貿易戰,對我出口造成全面性嚴重衝擊。

反觀蔡政府,2015年蔡英文和李遠哲出席臺大「全球集思論壇」時,蔡英文對李遠哲說:「我已經聽到你說的,因爲你,我已將《巴黎協定》列爲我2016大選的政見。」李遠哲則於現場趁機爲蔡英文拉票。2019年5月李遠哲受訪時卻表示,他曾與蔡總統詳談空污與溫室氣體「兩多」問題,蔡總統僅回答「那是下一代的事」、「那是前朝的事」。對於即將到來的「碳中和」浪潮,蔡政府迄今拿不出完整的策略計劃,減碳目標、策略、路徑圖、法規制度與具體措施等付諸闕如,任由企業自尋出路。危機就迫在眉睫,不僅不見超前部署,更坐實了蔡政府只會陷國家於困境之中!(作者爲前經濟部長、前經建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