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花5千億臺幣! 陸「人造太陽」蒸汽冷凝罐運法國

▲VST設備正準備打包啓運。(圖/翻攝自中新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製造的4座核壓力設備不鏽鋼蒸汽冷凝罐(VST)在江蘇省張家港裝船,近日啓程運往位於法國國際核聚變實驗堆(ITER)工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投資150億歐元(約臺幣5423億元),項目使用超導托克馬克裝置(EAST)來呈現大規模受控熱核聚變反應,俗稱「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科學研究合作項目之一。

中國大陸首個通過公開招標的國際「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項目,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蘇州天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同合作,運用4臺屬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核二級壓力設備的蒸汽冷凝罐,先後完成了壓力試驗真空試驗、氦氣檢漏試驗、千斤頂試驗、吊耳載荷試驗跟疊裝試驗等驗收試驗。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作爲聯合項目團隊負責人,中廣核工程公司設計院副院長高峰表示,項目的順利交貨充分展示了中國企業在設備製造、項目管理上的能力,「4臺VST設備共焊接163個接管,設備環焊縫總長超過400公尺,交貨週期僅爲15個月,是同類型核電設備交貨週期的一半左右。」

▼由中國製造的4座核壓力設備—不鏽鋼蒸汽冷凝罐(VST)。

報導提到,這是中國企業首次競標中標ITER項目並完成設計製造,在2016年5月經國家科技部推薦,中廣核工程公司牽頭天沃科技組建聯合體參與了ITER項目的VST設計供貨項目的國際招標,最終擊敗了來自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的衆多競爭對手,成功得標。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總投資150億歐元,建造期超過十年,項目以超導托克馬克裝置(中文名稱東方超環,簡稱EAST)實現大規模受控熱核聚變反應,俗稱「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學研究合作項目之一。

ITER項目集合當今國際上受控磁約束核聚變的主要科學和技術成果,首次建造可實現大規模聚變反應的聚變實驗堆,是人類受控核聚變研究走向應用的關鍵一步,備受各國政府科技界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工人們正在焊接VST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