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王仁宏)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農村道路、供水、電網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農村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標擴面,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
在今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圍繞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進展進行介紹。十年來,我國糧食產能得到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面貌明顯改善,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落實落地中取得積極進展。
曾衍德表示,鄉村振興取得積極進展是多種因素同向發力、合力推進的結果。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強化組織領導統籌推進。中央明確提出,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五年來,各級黨政負責同志主動擔責、統籌謀劃、強化措施,明確年度任務,層層分解責任,有力有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第二,堅持規劃引領有序推進。中央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標國家規劃,31個省級鄉村振興規劃全部出臺,80%以上的市、縣制定了地方規劃或實施方案,分類有序推進本地區鄉村振興。相關部門編制鄉村產業規劃、數字鄉村規劃、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專項規劃等,分行業分領域細化鄉村振興目標任務。
第三,聚集資源要素高效推進。重點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發展農業、建設鄉村、富裕農民。一是促進多元投入。各級財政部門把鄉村振興作爲預算安排的重點予以保障,推動土地出讓收入更多用於農業農村,部分省份探索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推動更多地方政府債券支持鄉村振興。二是強化用地保障,制定保障和規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政策,規範設施用地管理,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三是引育鄉村人才,制定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意見,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大力培養鄉村工匠,引導城市人才服務鄉村。
第四,加強監督檢查激勵推進。一方面,開展監測評估,建立客觀反映鄉村振興進展的指標和評估制度,採取實地抽查、書面督查、跟蹤調查等方式,評估各地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進展情況。另一方面,推進實績考覈,出臺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意見。31個省份制定考覈辦法,建立資金獎補、用地指標、幹部選任等激勵約束機制,強化考覈結果的運用。今年,對20個促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的市和縣予以正向激勵。
第五,動員社會力量合力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進,重點是引導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啓動實施“萬企興萬村” 行動,支持民營企業、工商資本下鄉帶農發展,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
第六,完善法治保障依法推進。頒佈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這是第一部以鄉村振興命名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規定,正加快制修訂相關配套規章條例,把鄉村振興的要求轉化爲可操作、能考覈的具體制度措施。浙江、廣東、江西等13個省相繼出臺了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法治環境正在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