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英國大學排行榜就是一門“生意”

本站教育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寫這個題目,我是有點私心的,就是想推薦母校布里斯托大學,還有這座城市。因爲通過它排名的沉浮,我覺得自己大致讀懂了英國大學排行榜這門生意。

這個心結與自己一位不曾謀面高中校友有關。她曾經在布里斯托大學讀碩士,結果很失望,大意說這是一個富家子弟樂園學生讀書不努力,晚上愛泡吧。我和她都是來自於家鄉一家以勤奮讀書聞名的高中,卻對布里斯托大學學生做派,理解稍微有點差異。尤其這幾年,布里斯托大學,自從我畢業之後,排名一直不振,從前十名跌進了前十名與前二十名的序列裡,以至於我甚至打算通過否定排名榜合理性,來樹立母校的地位與聲譽

英國大學排名榜是分不同的流派的,學術媒體是兩個基本派別。學術之中,國人自己搞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12年把布里斯托大學排到了世界第28名。就在2011年前上海交通大學搞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把布里斯托列在了第70位。上海交大的排名,可能說了很多英國大學的好話,它目前在英國教育界和媒體中認知度頗高。

英國還有一家着重學術的排名榜叫《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大學排名,它是在2010年新推出的排行榜,它之前與QS世界大學排行榜合作,後來採用了路透社數據,使用了新的排名方法,特別是使用了大學中學術論文的被引用次數的數據,這是考察一個大學研究實力的新指標,也是路透社的數據優勢,於是就自立門戶,這幾年發展勢頭很猛。《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2012年把布里斯托大學排在了第66位。

此外,還有英國還有一個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的學術排名,每五年舉行一次,2013年把名稱改成了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這個排名是很純粹的學術排名,對於學生申請大學意義不大。

在媒體裡面,《泰晤士報》和《衛報》是主要兩大家,《泰晤士報》有自己兩個排名榜,一個叫《泰晤士報》大學排行榜,另一個叫週日《泰晤士報》大學排行榜,兩者區別在於計算分數方式不同。另外,還有一家叫做英國好大學排行榜,最早與《泰晤士報》合作,後來與英國第三大報《獨立報》合作,但是不幸的這份第三大報已經破產,這家排名榜現在自己單幹了。

一個排名榜,往往提供綜合排名和學科排名。在排名之中,評估指標體系非常重要,所謂指標體系,就是拿來評分的不同對象,比如《泰晤士報》的綜合排名考慮8項,學生滿意度、研究質量、入學標準、師生比率、服務和設備投入、畢業率、優秀生比率和畢業生就業前景。各項指標加權相加之後,就得到綜合排名。這些指標的數據往往來自不同的數據機構,比如學生滿意度主要來自獨立的學生滿意度全國調查。

對於布里斯托大學而言,最有意思的是2003年發生的一場媒體戰。布里斯托大學素有Oxbridge Reject大學之稱,很多申請牛津劍橋被拒的學生,往往轉投布里斯托大學和其他幾所高校時任布里斯托大學校長(也是現任校長)曾經批評過 Oxbridge reject的說法,然而依然無法阻止這個暗流

2003年,布里斯托大學曾遭到質疑,指責它試圖彌補名聲,擴大學生的階級構成,吸納成績不足的公立學校學生,拒絕了私立學校學生,消息傳開,立馬遭到了英國私立學校校長聯盟的批評。於是,布里斯托大學公開表示,反對任何基於階級的錄取歧視,尤其是歧視私立學校學生。這場爭論吸引了英國各大媒體和政治家的參與,連當時的首相布萊爾也出來說話。

然而有趣的是,事後數據顯示,布里斯托大學招收公立學校學生的數量卻連年下降。這種弔詭的局面,其實反映了這個學校骨子裡很重的中產階級色彩,即使故意對非中產的社會階層示好,也無法改變英國人對其認識,反而嚇退了自覺不夠中產的潛在申請者。因此,我理解自己那位高中校友所見的,那是英國中產階級子弟的典型做派,而非墮落。一個學校隱藏的校園文化社交圈子,常常是英國社會階級的縮影,對於習慣了平均主義的國人來說,有時候需要時間體會。而這樣的體驗,也常常是留學英國的特別經歷。

至於,英國大學排名的另一個領域:學科排名,是體現英國人生意經的絕妙例子。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一次被排入前十名的機會。這就意味着,它們都可以用某種修飾性很強的句子,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是一名前十名大學。本週三英國時間晚上9點,《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還聲勢隆重地推出了最近最新的一期世界最有潛力新大學百強。布里斯托大學作爲百年老校,自然不在此列,但是英國大學是出盡了風頭

排名看多了,也就是一笑而過。我個人的感受是在英國,和買房子一樣,挑選大學,也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排名是假的,生活過,才知道滋味,而這生活方式往往與所在城市相關。因此,我很願意下次談談自己這些在幾所英國大學及其所在城市的感受。(曾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