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慢!清晨強震晃完17分鐘才發報告 氣象局曝原因

氣象局表示,今晨地震是菲律賓板塊往東北隱沒下去所致,未來2周內仍有規模4.0到5.0的餘震,屬正常能量釋放。(取自氣象局直播)

今(4)日清晨可說是搖不停,尤其5時50分出現規模6.1的地震,加上後續三起餘震,讓許多民衆紛紛夢中驚坐起,不過今天地震報告在17分鐘後纔出爐,許多民衆反映無法即時獲得最新消息,中央氣象局迴應,系因人工檢視定位系統卡住,氣象局將持續優化系統並改進。

今晨最大震的震央位於宜蘭縣政府東方70.1公里,地震深度16.7公里,芮氏規模6.1,後續也接連出現三起餘震,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吳健富在上午線上記者會表示,今晨地震是菲律賓板塊往東北隱沒下去,該震央位置也是地震好發區域之一,位於高樓感受較明顯,不過這屬正常能量釋放,未來2周內仍有規模4.0到5.0的餘震,民衆無需擔心。

不過今晨第一起地震後,地震報告遲至17分鐘後才發佈更新,不少民衆不滿無法獲得即時的地震資訊,表示「太誇張」,記者會上媒體也好奇,地震判讀平均時間都較以往拉長約10分鐘左右,是否在定位或相關技術上遭遇什麼樣的困難?未來是否能更即時一些?

吳健富說明,國家警報以及地震速報的推播都是自動作業的系統,有即時發佈出去,但早上因爲人工檢視定位系統有卡住,24小時當班同仁發現後就馬上重啓,所以重啓會多一點時間;此外,今年4到7月花蓮有許多羣震,一分鐘內有許多地震進來,系統區分不同地震的地震波時,爲了避免誤判,人工判斷上也需要多些時間來檢視,會持續優化系統,也會進一步檢討。

根據氣象局近10年統計,每年臺灣附近區域出現規模6.0以上地震約2到3個,今年2月7日與4月18日均各別出現一起規模6.2地震,今天這起規模6.1是第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