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 彗星太空船爲何命名「羅塞塔號」?

▲刻有三種對照文字羅塞塔石碑,被認爲是瞭解古埃及語言文化關鍵基石。(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歐洲太空總署」12日完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壯舉:首度人類的太空探測器登陸彗星。執行這趟任務主角是太空母船「羅塞塔號」(Rosetta) 與登陸器「菲萊號」(Philae),因此有媒體稱這趟任務爲「羅塞塔任務」(Rosetta Mission)。

那爲何「歐洲太空總署」要把執行這趟任務的太空船命名爲「羅塞塔號」呢?這是有典故滴。「羅塞塔號」的命名其實源自「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這塊鼎鼎有名的石碑,是歐洲、甚至世界文明史上一盞重要的智慧之燈。

話說公元1799年至1801年拿破崙遠征/佔領埃及期間,法軍上尉布夏賀(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羅河三角洲上一個稱爲羅塞塔的港口城鎮郊外,指揮一處要塞的地基挖掘工程時,意外挖到一顆黑色大石頭。他有預感這塊石應非凡物 ,於是往上呈報。

1801年,拿破崙的軍隊被英軍擊敗後投降,結束了法軍在埃及的佔領。埃及佔領權易手,也讓「羅塞塔石碑」易手。自1802年起,它就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羅塞塔石碑」上刻有一段西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詔書,以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古希臘文3 種文字對照書寫,讓後來的學者得以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思

在許多嘗試解讀的學者裡,法國學者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最爲重要,他是第一個理解到:一直被認爲是用形表義的埃及象形文,其實來也是有表音作用的,這項重大發現,後來成爲解讀所有埃及象形文的關鍵線索。也正因爲這緣故,羅塞塔石碑被稱爲了解古埃及語言與文化的關鍵基石。

「歐洲太空總署」把他們這趟任務的太空船命名爲「羅塞塔」,正是希望它能發揮像「羅塞塔石碑」一樣的關鍵作用,協助探測歷史悠久的彗星,揭開太陽系早期歷史之謎

至於登陸器「菲萊」(Philae)及登陸點「阿吉爾奇亞」(Agilkia),都是以埃及地名命名,菲萊是尼羅河中游島嶼,建有菲萊神廟。19世紀末以來神廟因水位上漲逐漸被淹,1972年埃及政府在聯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下,將整座菲萊神廟遷往附近的阿吉爾奇亞島。至於「67P/丘留莫夫-格拉西梅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前者按照周期彗星命名規律命名,「P/」代表周期彗星,「67P」即是指第67顆被發現的周期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梅科」則代表發現該彗星的兩名前蘇聯天文學家。所有命名 都是有根據的。

臺灣有幾家大媒體可能不知這趟任務跟「羅塞塔石碑」的淵源,把太空船礋成「羅賽塔號」。這其實並不妥。除了製造混亂,增加網路搜尋的困擾之外,也切斷了這趟太空任務跟「羅塞塔石碑」的意義連結,那種優美的文化歷史牽引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寫下人類歷史!「菲萊」登陸彗星探索生命起源。(圖/翻攝ESA Rosetta Mission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