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十答:深度詳解2022上海中考改革

來源:公衆號草叔消費升級研究

2021年3月16日,上海教育官方發佈“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改革實施辦法”(以下簡稱“中考改革實施辦法”),其中提到了關於中考中的一些內容,包括“名額分配”,“降低高中自主招生比例”等,引發了廣泛討論,而這個政策也是筆者研究已久的一個政策,本文我們將討論幾個關於“中考改革”重要的問題,並推演其對整體公辦民辦學校有何影響,以及對相應的學區房有何影響。

問題1:這個政策是突發的新出政策嗎?

不是。“中考改革”及名額分配相關政策2018年3月22日已經發布,2021年3月16日發佈的這個,是對2018年3月22日發佈的“中考改革”政策的一個重申,基本上沒有新增信息。而2018年“中考改革”政策發佈時,已經明確了,政策具體內容會在2022年實施。這也是本着“新老劃斷”的一個思路,因爲2018年3月政策發佈,那麼2018年入學的初中生,理論上是2022年參加中考,所以就是說2022年參加中考的學生,是第一屆中考改革落實的學生。

這個政策,從出臺開始,“不選擇生源的初中”等說法,其實就是去均衡“因篩選產生的超級民辦初中”和“篩選幼齡化”的。

但這個政策是2018年出臺的,那時候還沒有民辦搖號政策。2019年7月國務院民辦搖號政策出臺,已經更徹底的均衡了這個問題,所以對於民辦初中來說,民辦搖號這個政策的影響,更爲巨大,並且已經體現了,而中考改革名額分配這個政策,影響其實沒有這麼大了。

問題2:這個政策是針對高中還是針對初中的?

這個政策是指“高中錄取方式的改革”,本質上對高中是沒有太大影響的。對高中的定位變化不會特別大。而錄取方式的改革,其實主要影響的,是初中的格局

問題3:區屬學校和委屬學校有什麼區別

區屬學校和委屬學校,指的都是高中。區屬學校就是由行政區內管理的學校,大部分學校都是區屬學校,委屬學校就是上海市教委直接管理的學校,主要指上中,華二,復附,交附這四所高中學校,也就是所謂的“四校”,“四校”招生的模式和其他區重點是不一樣的,本次改革後,還是不一樣。

全市大概有近60個示範性高中,這些高中,理論上除四校都是要拿出佔比不小的名額進行名額分配的(四校名分配比例很小)

比如浦東的示範性高中包括:建平中學,進才中學,洋涇中學,南匯中學,川沙中學。華二是委屬的,理論上並不是浦東教委來管,上師大附中和上實也有一定特殊性。所以浦東實際上會參與名額分配的高中是上述五所。

問題4:本次中考改革主要改動內容是什麼?

下面這個圖是2018年上海教委官方發佈的,這個其實是以非四校的學校爲例的,本節我們的講解也是以一個非四校典型

我們可以看到,中考改革後,自主招生的比例大約是15%,統一招生的比例20-35%(爲了方便,計算繪圖時按25%計算),名額分配比例50-65%(爲了方便,計算繪圖時按60%計算),然後這60%的名額分配中,70%是分配到校(即42%),30%是分配到區(即18%)

這裡明確一個事情:名額分配不是一個新東西,一直有,只不過以前比例低點(大約15%),現在要將比例相應提高。

在中考改革之前,上海高中的錄取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以建平中學(高中)的錄取爲例,取近年裡某一年的歷史數據,“201X年上海市建平中學高中招生計劃表公佈,今年建平中學統一錄取人數爲209人,名額分配人數爲72人,推薦生人數112人,自薦生人數80人,體育特長生人數7人,總計2013年建平中學共招生480人。”

將體育特長生也劃入統一錄取的話,那麼建平西的模式是這樣的——40%自薦+推優,45%統一錄取,15%名額分配。

那麼2022年之後理論的變化,是下圖這個樣子的(關於四校,我們後面再講)

但實際上,分配到區,指的是,將本校的名額分配給外區(比如浦東建平高中,將5個名額,分配給楊浦區初中,那麼楊浦區報考浦東建平高中的前五名,可以錄取浦東建平高中),這本質上,就還是按照分數的統一招生啊,和外區零志願玩法差不多的。所以這兩部分從實質意義上是應該合併的。

那麼經過拆解,我們可以看到,實質上的情況是這樣的:

1.中考分數統一招生這部分,從原來45%到43%,基本上是平的。

2.自主招生的比例由40%,急降至15%。

3.而名額分配(本質上也是拼中考分數),比例從15%提升到42%,大幅提高。

也就是,基本可以理解爲——把大概20%多的原來自主招生的名額,拿去名額分配了,而中考分數統一招生這部分基本上沒變。而相當於比拼中考分數的錄取比例(統一招生+名額分配)由原來的60%提升至85%了,中考分數變得更重要了!

所以,這個變化最重要的,其實總結下來是——降低了非標的自主招生的權重,提高了標準化的中考分數的權重,八大依靠中考分數錄取比例由原來的60%提升至85%,四校其實更明顯,比拼中考分數的比例由40%提升至85%,下文詳述。

問題5:名額分配是怎麼進行的?

名額分配是指A高中將若干個名額,指定給b初中,比如2個名額給b初中,意味着b初中,只要考前2名,就可以上A高中。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名額分配,是實打實拼標準化中考分數的,不過是拼“中考分數初中內排名”,是透明的,沒有操作空間的。比如我在b初中,只考了560分,但我在我們學校排第一名,所以也能上建平高中。

注:這裡面我們討論的“名額分配”,實際上是指“名額到校”,正如上文所說,“名額到區”其實是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基本上可以等同於普通的零志願錄取。

這個政策是出發點是這樣的 :

在過去的民辦學校優中選優的背景下,所有學生都想做“鳳尾”,不想做“雞頭”,在華育考第200名,也比某普通初中第2名享受到的自主招生等條件要好,所以所有優質生源都在向個別超級初中聚攏,而一些普通公辦初中,也投入了很多財政去建設和維護,但是沒有優質生源願意上,淪爲“菜中”。因爲確實沒有任何理由留在這些普通公辦初中,留在普通公辦初中,氛圍也不好,考在前面也沒有什麼優勢,甚至你分數可能比華育第200名要高,但享受的自主招生資源不如華育200名的學生。

這就導致——在“菜中”旁邊的居民,有點想學習的想法的,想方設法以各種形式逃離“菜中”,而留在這些中學的生源越來越差,形成負面循環,最終導致,這些學校雖然也有良好的師資和財政投入,但是因爲生源負面循環,最終凋零。

歸根結底是因爲,任何一個想好好學習的學生,確實沒有任何理由留在這個普通的初中。而“名額分配”這個政策的出臺,就相當於,“給一個理由,讓一部分居民和優質生源,有理由留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普通中學”,因爲以前,留在某普通初中,可能是全軍覆沒,有可能全校沒有一個學生,能考上本區重點高中,但名額分配實施後,假設拿到2個名額,那在這個普通中學上,如果考進前兩名,就有可能上建平高中這樣的名校高中,有了一個留在自己居住所在地的初中的理由。

不過需要特別註明的是,名額分配到區,基本上相當於是中考普通裸考,名額分配到校纔有這樣的意義。而四校的名額分配到校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所以基本上說名額分配(到校),是指除四校外的高中(比如建平&格致等八大),可以大致理解爲“四校基本上不參與名額分配”。

我們剛纔已經說過,名額分配是一直就有的一個政策,只是本次改革會提升名額分配的比例。我們還是以之前建平中學(高中)數據來舉例。

2017年,建平中學高中以名額分配的方式錄取約70人,給分配名額的初中包括上中東,建平西校,張江集團等名校,也包括施灣中學,彭鎮學校,坦直中學,六團中學這種很多人都沒聽過的初中,畢竟浦東有足足120所初中。

從這張表單,我們可以看出,在建平實驗學校,想要通過名額分配的方式,上建平中學高中,需要考598分(而這個分數已經可以上到上海中學了),但在六團中學,考555分,就可以上建平中學高中了。

這裡面折射了兩個問題——1.每個學校其實都沒多少名額,看起來最多1,2個名額,2.名額分配對於一二流初中是沒有意義的,在這些中學,名額分配能上建平高中的分數,靠統一招生也能上,名額分配只對一些普通的中學,如六團中學這樣的初中有意義,對建平實驗學校這樣的初中是沒有意義的。

問題6:本次改革到底提升了名額分配多大的比例?

還是以這樣的一個八大學校爲例,名額分配(到校)的比例,大致由原來的15%,將提升至42%。那麼如果是建平高中,招480人,原來名額分配72人,將提升至名額分配到校大約201人,參考浦東有120所初中,平均給每個學校的名額,從0.6個,提升至了1.6個,平均每個學校名額分配不到2個人(實際上沒有顯著的變化),而同時,中考分數統一招生的這個比例,大致是維持不變的。

相當於原來建平高中給浦東120所初中中的70所,每所分配了1個名額,之後可能是給浦東120所初中中的120所,每所分配了1個多名額,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其實是沒有太顯著的提升的。

問題7:四校和八大(及其他區屬重點)名額分配上的區別?

四大自主招生60%降到15%,八大自主招生40%降到15%。下圖可以看到,不管是四校還是非四校,自主招生的比例,可以認爲,都被壓到了15%。而八大是從40%下調至15%,四校是從60%降到15%。

不管是四校還是八大,非常明確的一件事是:自主招生的比例顯著下降了。

此外,“名額分配”中,只有“分配到校”是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所謂“而分配到區”其實是沒有邊際變化的,因爲原來也是不同高中分配不同名額到不同區,所以原理上,可以將“分配到區”視同爲統一招生。

委屬學校(四校)分配名額:

2022改革後,四校:自主招生15%,統一招生20%,分配到區65%*80%=52%,分配到校65%*20%=13%,而根據上文,分配到區,其實視同統一招生,那麼統一招生的比例其是52%+20%=72%。

而四校原來的比例大致是:自主招生60%,統一招生40%,所以2022年四校的變化是這樣的 ——壓縮了自主招生比例,提高了中考分數招生比例,絕大部分還是拼中考分數統一招生。

而四校的名額分配到校大致是13%,這是面對全市的分配,什麼概念——四校(上中,華二,復附,交附)一共一年招生大概1550人,13%就是200人,大約一個學校50個到校的名額分配的樣子。而上海市一共有大概560所初中,民辦搖號後,民辦學校也變爲不可篩選生源的學校,理論上也可以接受名額分配,所以每個四校的名額,平均分配到一個學校,大概是0.35個,也就是3個初中學校裡面,可能只有1個四校到校的名額的分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區屬重點學校(八大等)分配名額:

區屬重點,就是類似於建平中學,進才中學,格致中學,大同中學這樣八大,在浦東是:建平,進才,南匯,川沙,洋涇這幾所高中(區重點)

2022改革後,八大等區屬重點(名額分配50%-65%,按60%計算):自主招生15%,統一招生25%,分配到區60%*30%=18%,分配到校60%*70%=42%,而根據上文,分配到區,其實視同統一招生,那麼統一招生的比例其是25%+18%=43%。

而八大原來的比例大致是:自主招生40%,統一招生45%,名額分配15%,所以2022年八大的變化是這樣的 ——壓縮了自主招生比例,中考分數招生比例持平,名額到校的分配有所提升但其實不會產生實質性動機上的變化(由15%提升至43%)

問題8:名額分配是怎麼分的,每個學校大概能分到多少名額?

基本上是以各區/各校中考報名人數爲基準來分配,各區中考報名人數大致如下圖,比如四校非自主招生部分大概一年1320人招生,按照報考人口比例,大概25%分給浦東,那就是大約給浦東的名額約330人。

委屬(四校)的分配原則是這樣的:

四校一年大概招生1550人,統一招生&分配到區的大概1116人,然後自主招生大概232人,分配到校大概201人,上海初中一共大概560所,加起來平均到每個初中的分配名額大概0.35個,驅動意義不大。

區屬(八大等)的分配原則是這樣的:

“如果名額分配到校計劃數,大於等於區內不選擇生源初中數,須確保每個中學1個名額”

這條非常重要,浦東大約有120所初中。

以建平中學高中爲例,480個招生,42%的名額分配到校的比例,大概是202個名額,分配到校的(2022年改革前是72個),要保證每個學校有一個名額,那麼理論上先分掉120個名額給每個學校 ,剩下82個名額,再分配給120個學校,相當於每個學校的名額不到1個。

所以相當於這個名額分配,浦東每個初中能拿到的建平高中的名額,理論上不會超過2個。

進才高中,洋涇高中,川沙高中,南匯高中也是一樣的分配方式。

其次——本羣高中的到校名額,基本上是分給本區的,也是鼓勵區屬重點多招本區學生。而四校是全市範圍的。

而這個分配方式,比如六團中學,拿到的建平高中的分配名額,不超過2個。那麼其實不會有人,因爲這2個建平高中的名額,專門去六團中學旁邊買個房子去上六團中學的,對六團中學的學區房,其實是沒有影響,“利好菜中學區房”,是個僞命題,但一定程度上,會把原來就在六團中學旁邊的人,留在六團中學,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像六團中學這樣的周邊生源流失。

問題9:對初中格局有怎樣的影響?

首先回顧一下情況

1.不管對於什麼高中,自主招生比較都是顯著下降了,中考裸分的重要性明顯提升。

2.“名額分配到區”視同中考裸考拼分

3.“名額”分配到校,單個初中能夠分到單個高中的名額,在2個以內,除了個別極端情況(一個年級只有幾個人的那種初中),大部分人不會選擇專門去這種地方買學區房。對選擇趨勢上,實際上也是影響很小的。

對於四校——錄取方式上,名額分配到校的名額很少,影響比較微弱。而自主招生錄取的比例較大幅度下降,中考裸分的重要性顯著提升,基本上能上四校的人,人數比例裡面15%的自主招生+72%的中考裸分錄取。

對於八大等區屬重點——錄取方式上。自主招生/中考裸分/名額分配到校,這個錄取佔比,從原來的40%/45%/15%,變化爲15%/43%/42%,本質上其實就是把原來自主招生的部分,拿出來一部分,分給名額分配到校的部分了。而名額分配到校,也是拼中考分數的,中考裸分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了。

再看一下影響

民辦:牛校初中:自主招生比例減小了,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其實未來等搖號生源參加中考了,整體也均衡了。但是以前的95分頂級民辦初中,已經成過去式了。

公辦:非一流中學(如六團中學,施灣中學,坦直中學等):生源流失減少了,穩住了一部分本來有流失意願的生源,這也是政策的初衷,不然像六團中學這樣的學生,沒有任何理由留下,會想法設法逃離,新政策會使得一部分留下。但其實四校基本上沒有名額分配,而建平高中這樣的八大給一個初中分配的名額,也在2個以下,而且其實原來就有1個,並不是0到2,而是1到2,無法構成人口流入的傾向。基本上很少有人,會因爲多了一個建平高中的名額,去買六團中學的學區房。

公辦:非一流中學(如雲臺中學):這種是極端情況,可能一個年級裡只有十幾二十個人,然後因爲名額分配,前2名的人得以通過名額分配以較低分數(比如570分)上了建平高中。那麼可能這兩年會有人,因爲這個原因去買了雲臺中學的學區房。但這其實不是個可持續路徑,因爲現在是20人 ,如果因爲人員流入,達到了100人一個年級,分配的名額,可能還是2個。

公辦:一流中學(如上實東校,進才實驗,張江集團):對這類學校,其實是沒有影響的。可以看到下圖,之前建平高中就有名額分配,每個學校有1個,未來有可能會提升成每個學校2個,沒有實質性影響。而在建平實驗,通過名額分配的方式上建平高中,需要598分,實際上,如果裸考上建平高中,只需要592分。那對於建平實驗這樣的一流學校來說,建平高中給其名額分配的名額,是1個,還是2個,其實是沒有影響的。而這些學校,強在“大家覺得這是個好學校”,然後人口呈持續流入狀態,學習氛圍比較好啊,考四校的氛圍也比較好(以後四校基本上絕大部分是拼裸考的),所以這一類學校,憑藉其氛圍/可選擇性/認知,未來人口應該是持續流入的情況,應該還是會持續改善。

問題10:對初中學區房有何影響?

首先,從民辦搖號實施開始,學區房的主要邏輯就不是“考民辦初中”了。而是在公辦小學-初中的基礎上,選擇好的鄰居和氛圍,加上人口的流入和產業的聚集形成的。選擇區域時候大致關注4個原則——1.人口流入,2.產業支撐,3.避免回遷拆遷區域,4.有個名氣大的學校虹吸。其實更重要的片區區域發展和人口流入還有氛圍了。

2022上海中考改革,其實沒有這麼大的變化,四校還是四校,主要靠考,好初中的氛圍就有幫助,八大名額分配佔比其實不大,提升的比例也是從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來的,對於本身就有的中考裸考錄取其實沒有這麼大影響。

那麼具體來看影響:

1.一流小學學區房:現在模式上已經不是“考民辦初中了”,小學學區房本身參考意義已經不強了,還是要看對口的初中和片區。

2一流九年制學區房(如建平實驗、上實東)/一流初中學區房(如建平西/張江集團):對於初中學區房,其實看重是整體學習氛圍+人口流入的趨勢,未來這個趨勢應該是長期存在的,這些初中裡面本來也用不着名額分配,本來也是要考四校的,四校裸考名額增加了,八大的名額分配的名額其實是從自主招生那部分抽出來的,所以2022中考改革其實沒怎麼影響這部分學校。按照現行政策趨勢,這些學校學區的人口,應該還是會進一步流入的,對於氛圍提升也有這樣的基礎。

3.非一流公辦初中學區房(如六團中學,坦直中學):原來準備逃離的生源,會有一部分有了留在當地學校的理由,防止了生源過快流失,但僅憑1-2個建平高中的分配名額,難以吸引人去專門買六團/坦直中學的學區房,人口沒有流入趨勢,對當地學區房是沒有影響的。

4.人數較少的非一流公辦初中學區房(如雲臺中學):有一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學校人少,名額分配收益明顯,基於這個可能會1-2年內有人去買學區房流入,1-2年內可能會有生源流入,但一旦流入多起來了,其名額分配的名額不會因此而提升,也就失去吸引力了,整體氛圍還是一般,不是持續性的。

總結

1.自主招生比例下降,中考拼分數的權重提升:對四校和八大都是這樣的,自主招生比例由原來的40%-60%縮減至15%,拼中考分數的權重顯著提升。

2.“分配到區”視同中考裸考:分配到區,其實是視同裸考的的。

3.“分配到校”沒有想象中這麼大的影響,八大的分配到校的名額,是從原來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來的:實際上,四校基本上還是靠考,這個沒有哪個學校有名額分配優勢,還是好學生多的好學校有優勢。而八大分配到校的名額,其實原來就有,大概比例從15%提升至42%(而不是65%)。那相當於建平高中給某個初中的名額,由原來的1個,提升到了2個,沒有特別顯著的影響。

4.政策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減少像六團中學/施灣中學這樣普通中學的生源的大量流失,但對於六團/施灣這樣的學區房,沒啥影響:因爲六團/施灣這樣的中學,生源是大量流失的,確實沒有任何理由留在當地,都在想辦法出去上初中。而增加八大名額分配名額,可能會給一部分生源理由,以留在當地的學校,但是也很少有人會因爲建平高中的1個名額變成2個個了,而專門選擇去六團中學買學區房。

5.實際上對於目前的比較熱門的公辦初中,幾乎是沒有影響的:現在比較熱門的初中,基本上是因爲其氛圍,包括環境受益。但現在的熱門初中,本來就用不着名額分配的名額,未來也用不着。比如建平實驗,在建平實驗通過名額分配的方式上建平高中,需要598分,而實際上裸考592分就夠上建平高中了,所以名額分配對一流高中是沒有意義的,以後名額從1個,增加到2個,還是沒有意義,因爲第二名的分數,基本上也是高於裸考分數的。至於有說法”會不會名額被平均給其他普通初中了?”首先,四校名額分配是很少的,都是各個學校自己考,那肯定還是更好的學校氛圍更好一些。其次,八大的分配名額,也就是比如建平高中,從給六團中學1名額,到給六團中學2個名額,這個建平高中的名額,是從原來的自主招生的部分抽出來的,對於中考裸考拼分數的初中,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

6.學區房本質上是人口的傾向性和氛圍,2022政策實施對於目前的學區房格局,也沒有特別的影響:其實中考改革這個政策是2018年出臺的,那時候還沒有民辦搖號政策。2019年7月國務院民辦搖號政策出臺,已經更徹底的均衡了這個問題,所以對於民辦初中來說,民辦搖號這個政策的影響,更爲巨大,並且已經體現了,而中考改革名額分配這個政策,影響其實已經沒有這麼大了。而現在的學區房格局,是通過氛圍,人口聚集等因素,選擇的其實本質上不是學校,而是“人口聚集片區”,“初中學區房”本質上也不是“看初中”,而是“看人口聚集,從小學到初中就近上的片區”。上文也詳細論述了,中考改革名額分配等方式,對於現在的學區房格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未來的學區房趨勢,還是會大體延續現在的人口聚集片區的模式,或者叫“初中學區房”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