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希望學生知道自己爲何而來 爲何奮鬥

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視覺中國 圖

在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講述的故事感動了大家。那個故事和西湖大學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的確,矗立在杭州西子湖畔雲棲小鎮內,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校,是施一公和他的同事們正全力以赴爲之奔跑、逐夢的地方。

昨天(3月4日),清瘦高挑的施一公接受錢江晚報記者專訪。他今年兩會關注的話題是“關於加大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政府扶持力度”。這個關注的話題,來自於施一公多年的思考和實踐,也充滿了一個人的情懷與理想。

非常自然的,施一公更多地講述了大家關注的西湖大學。他還透露了一個最新的消息:西湖大學的主校園雲谷校區將在下個月舉行正式全面開工典禮,預計在2021年年底交付使用。

主校區雲谷校區

預計2021年年底交付使用

昨天的北京風和日麗,有暖春的感覺。

施一公還是一如亮相兩會現場時的正裝,深色西裝加白襯衣,只不過解下了領帶拿在手中,“我不用再打領帶吧?”看到有攝影記者在,施一公微笑問道,氣氛一下子就輕鬆下來。

“一個大學一定要有一個能教學科研的地方。西湖大學雲棲校區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了。雖然地方不大,佔地大概66畝,但是我們非常滿意,歡迎大家去看看。”

“我們的主校園叫雲谷校區,已經開工建設了,其實去年浙江省重點項目開工儀式就是在雲谷校區開工的。下個月,我們要舉行一個全面開工儀式。預計兩年半以後,也就是2021年的年底會交付使用,那將是一座很美麗的世界級的校園。”

兩年收到6000多份應聘申請

目前發出110份正式邀約

“有了大樓爲了什麼?爲了引進大師,這是西湖大學最重要的工作。”

在談到這個話題時,施一公用“驕傲”一詞來形容。

“西湖大學是奔着世界頂尖大學這樣一個目標設計發展的,它的核心指標就是師資。我相信只要有好的師資隊伍,那麼就一定可以把學生培養好。”

西湖大學至今共有9次全球招聘,每一次招聘施一公都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他甚至記住了當時的每一個細節。

第一次,2016年7月9日。那次是在清華大學南校門的一家酒店面試的。當時,從世界各地趕來了17位優秀人才。

第二次,2016年11月19日,是在杭州白馬湖邊的一家酒店面試的。從清華南校門到杭州白馬湖,這是一種發展。

變化出現在第三次。施一公清清楚楚地記得那天,而且恐怕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時間:2017年2月15日。

施一公說,前兩次招聘,因爲知道西湖大學的人不多,申請者自然也不會很多,這讓他壓力很大,“我們想做世界頂尖大學,沒有頂尖的師資,能成嗎?但在第三次招聘之後,我心裡就有底了。西湖大學全球學術人才面試已逐漸走入正軌,和我們的目標開始吻合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師資,正向我涌來。”

據介紹,過去兩年來,西湖大學一共收到了6000多份申請,一共給出了110個正式的教職邀約,絕大部分申請者來自海外。目前已經接受教職邀約的近百人。

“我們給出的每一個位置,都是我們認爲在世界範圍內在這個領域內是領先的,否則他拿不到這個邀約。這是我們最驕傲的地方。”

預計到2026年

在校博士生總數將達到3000人

有了大樓、大師,做什麼呢?當然是培養人才。西湖大學要培養的是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

“我把富有社會責任感放在了拔尖創新前面,爲什麼呢?原因也挺簡單的。有一句話叫德才兼備德爲先。我們用人要德才兼備,這個德不是空洞的,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在小我之外有沒有一個大我。我相信,每個人都在奮鬥,要不然怎麼叫打拼?每個人都在努力把自己的才智用到極致,但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和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他們的奮鬥方向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希望每一位西湖大學的學生能夠知道西湖大學代表的是什麼,自己爲什麼而來,將來又要爲什麼而奮鬥。”

施一公介紹,到目前爲止,西湖大學已經有139位博士研究生,預計今年會招收240位左右。以後逐年遞增,預計到2026年,在校博士生總數將達到3000人的規模。

關於是否招本科生,施一公透露,學校已有計劃,目前正在認真研究本科生培養方案和相關課程的設置。初步計劃在2022年招收一個實驗班,2023年正式招生。

施一公是位體育愛好者。他特別喜愛跑步,只要有空就會跑步。即便下雨,他也會在雨中慢跑。跑步的時候,他的思路是飛奔的。

這段時間以來,杭州老是下雨。前兩天,他在轉塘一帶雨中跑步,跑着跑着就迷路了。說起這些,施一公自己也笑了。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就愛上了跑步,他還是清華大學校運動會競走比賽的冠軍,而且這個紀錄保持了5年之久。在國外求學時,他也常常跑步。我們遠遠地望去,辦西湖大學就像一場長跑,需要施一公長期的堅持和努力。

每一位捐贈者都是追夢人

在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施一公動情地致謝所有支持者,其中特別講述了生活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溫州華僑周先生的捐贈故事。昨天的訪談現場,再次提及這個話題時,施一公的語速放慢,神情格外認真:“其實,捐贈的故事是講不完的。西湖大學不僅是施一公的大學,更是每個人的大學。”

如果深入瞭解,每一份捐贈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位杭州的陳先生,去年在女兒生日時捐贈給西湖大學10417元,因爲他女兒出生在2008年4月17日。雖然女兒出生時還沒有西湖大學,但在女兒過10歲生日時,就和西湖大學有了聯繫。

施一公說:“其實,西湖大學是周先生的大學,是陳先生的大學,是你的大學,是我們每個人的大學。其實也不僅僅是捐贈,包括對西湖大學的理解、愛護都是一種支持,都是一種聯繫,都是雪中送炭。每一份來自社會的支持,都是有情懷的,有理想的,都是想法一致的追夢人。我希望每個人都和這所大學發生聯繫,而且聯繫得更緊密些。”

“西湖大學和杭州人就是一家人。”施一公說,西湖大學今後會設立校園開放日,讓大家可以進校園零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