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題:是藝體冠軍,也是“三好生”――一名10歲女生的6年藝體路
新華社記者李典、任超
“保持姿態,腿擡高,注意連貫……”在北京市啓凡聚星藝術體操俱樂部內,教練董依晨正在帶領十多個孩子進行訓練。10歲的李彥�h步伐輕盈,動作優雅,隨着音樂節奏翩翩起舞,她正在備戰月底的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
李彥�h目前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業競爭激烈的這所北京市海淀區名校,她堅持練習藝術體操已經有6年多。在今年2月舉辦的全國青少年藝術體操錦標賽青少年C組個人全能比賽中,李彥�h進入前16名,將被授予“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她也是本屆比賽個人項目通級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學習並未受到訓練和比賽影響,不僅常年名列前茅,還是海淀區“三好學生”。
李彥�h出生於2012年,目前還不滿11歲的她在藝體領域小有名氣,迄今已在大小各類比賽中獲得了18個冠軍頭銜。她是如何平衡學習和藝體訓練的?身爲藝體愛好者的李彥�h母親說,藝術體操是藝術和體育的結合,全方位鍛鍊大腦和身體,提高協調性。“藝體訓練確實會佔用大量時間,但另一方面也促使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和時間利用率,只要帶着腦子訓練,孩子的收穫和成就感遠遠大於付出,所以她的學習一直沒有受到影響。”
李彥�h的母親回憶,自己當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學校就有藝術體操課程,需要通過抽籤才能獲得資格,很遺憾自己當年沒能學成,但是很嚮往,希望孩子能有機會嘗試。
李彥�h出生時體重只有4.7斤,較同齡孩子相比,力量偏弱,因此,強身健體也是父母送她去學藝體的另一動機。2016年,4歲的李彥�h開始接觸藝術體操,性格內向的她最初不愛說話,常常一個人在場邊默默看着教練做示範。董依晨回憶道,這個孩子的柔韌性特別好,很有天賦,最大的短板就是力量不足。
爲了彌補力量上的不足,李彥�h經常爲自己加練。“最初孩子學東西比較慢,失敗率也高,外加力量上的劣勢,同一個動作常常要比其他孩子多練數百次。”董依晨說。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李彥�h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生藝術體操比賽,她獲得規定動作二級1-3年級組全能、徒手和圈操三項冠軍。看到自己的堅持和汗水換來亮閃閃的金牌,小姑娘對藝體的熱愛被徹底激發,訓練也增加了頻次,從最初的每週一練,到每週兩練,現在每週練三次。“過去我練不好的時候還會哭鼻子,現在不會了,每週都很期盼去上藝體課。”李彥�h說。
在教練的帶領下,李彥�h在技術上不斷提高,目前她正準備參加本月底在重慶舉行的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這將是李彥�h第一次參加全國錦標賽,她也將和衆多專業選手同臺競技。“我很期待這次比賽,希望能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向更多的小朋友展示藝術體操的快樂。”
在李彥�h所在的俱樂部中,不乏數次獲得全國比賽冠軍的運動員。“我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像姐姐們一樣,取得更好的成績。”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像李彥�h一樣開始接觸藝術體操,這項小衆運動逐漸走進百姓視野。“藝術體操是體育和藝術的結合,也是力量與美的結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慢慢了解並喜愛這項運動。”董依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