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造化 得心源

公仔磚系列(陶塑) 魏華

公仔磚系列(陶塑) 魏華

悠閒老子(陶塑) 黃志偉

【探索星空

石灣陶塑誕生於背靠五嶺、面向海洋的嶺南地區。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人們自古就形成了奮發獨立的冒險精神,這種獨特的精神和氣質也彰顯於石灣陶塑之中。石灣陶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繼承和延續了嶺南區域精緻中見大氣的宏觀審美特徵,蘊藏了藝人高度寫實與適度誇張兼收幷蓄的審美理想與心聲

人爲萬物之靈,塑形不易,塑神更難。從古至今,人物手工藝中較被偏愛的一種題材,手工藝人通過對他者的塑造,在表現形體美感的同時,也呈現着自我認知。手工藝中的人物造型體現出以形寫神的觀念,這既是手藝人造型的重要準則,也是優秀作品人物形象所必不可少的特質。石灣陶塑曾被稱之爲“石灣公仔”“公仔脊”“瓦脊公仔”,這類稱呼帶有濃烈的人物形象現實化內涵,集故事性、情節化和人格化等特點於一身。漁、樵、耕、讀、牧、弈、飲等人物形象配以與其身份性格相匹配生活和勞動情景,無一不細膩、傳神。這些描繪不正是一代代石灣陶塑藝人“師造化,得心源”的體現麼?

自清末以來,石灣陶塑走過了由瓦脊案頭,再到藝術館的變遷。但從人物創造的角度看,雖然各家風格表現手法不盡相同,但總體仍然離不開傳統石灣陶塑洗練、概括、以意立象、以形寫神、意象合一形神兼備的特徵。石灣陶塑人物講求情感的植入,在不同題材的作品中,能夠體會到達內心之靈,在惟妙惟肖間傳遞出褒忠貶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愛幼等主題,形成了嶺南獨有的陶塑風格。今天依然可以看見石灣陶塑藝人遵循傳統原則創作老子、鍾馗關公羅漢、達摩、觀音壽星濟公八仙等人物形象,傳達出自古而來的審美觀道德觀

石灣陶塑細膩傳神的人物形象,每個環節都要依靠手藝人對火候的精妙把握與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造物技巧。傳統的手印環與捲筒塑制,配合貼塑刀塑、按塑、捏塑四種手法造就了或靈動或粗獷的人物動態;搽、掛、擋、潑、滇、刮、雕等施技法,輔以高、中、低溫窯火的精心燒製,呈現出或華美靜謐釉彩。石灣陶塑不拘泥於程式化的造型與施釉技法,旨在塑造出傳神細膩的人物形象,達到了“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返璞歸真境界。

要超越自我、超越時代,就要使作品展現獨特的意韻。石灣陶塑藝人在藝術視野、體驗經歷和人文情懷上的身體力行,展現了他們對於時代的思考,也造就了那些與新時代相結合的藝術創造。縱觀今日的石灣陶塑,似乎曾經盤亙在手工藝與藝術之間的那道界限也隨着“泛藝術”時代的到來而消失不見。石灣陶塑也與繪畫雕塑一樣經受當代藝術洗禮,開始追求自我的表達。其人物形象不再延續傳統造型或真實再現客觀物象,而是追求更多的意義與內涵。通過概括、取捨、重組的方式,使作品產生類似繪畫和雕塑般的強烈視覺衝擊與感官刺激,激發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溝通藝術與生活、傳統與未來。

(作者:陳聰,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家祠脊飾(陶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