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2020新契約保費 未破兆

壽險歷年契約保費情況

2020年因疫情衝擊全球降息金管會五指山壓制壽險業全年新契約保費約近9,200億元,不僅未能突破兆元關卡,更是2008年之後的11年來最低保費,且已連續二年衰退。

2020年壽險新契約保費約比2019年時衰退28%,創歷年最大衰退幅度,但因爲續期保費仍有微幅成長,所以全年總保費應仍有3.1兆元以上,但比2019年衰退9%左右。

壽險業預估,2021年新契約保費可能還是會繼續衰退,爲避免被金管會盯上,各公司雖仍有躉繳、短年期繳保單,維持一定的保費量,但會盡可能朝分期繳、保障型商品轉型。若2021年再衰退5%,則全年新契約保費將連9千億元都達不到。

對壽險業來說,新契約保費減少,利率投資負擔可能減輕,且分期繳、保障型商品對壽險公司來說,獲利率及新契約價值(VNB)比較高,有助壽險公司提高隱含價值等,中長期來說是健康的方向,但若業績量暴跌,可能造成業務員脫落,現金流量也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壽險業從2010~2019年的十年內,除了2011年新契約保費9.951億元,其餘九年都在兆元以上,2018年是歷史新高的1兆3,799億元,且從2016年開始,每年總保費都破3兆元,讓壽險公司可運用資金資產大量增加,在2020年資產正式突破30兆元。

由於快速大量吸收保費,保險局認爲壽險業資產成長太快,但淨值跟不上資產成長速度,同時壽險業推出太多類定存保單,爲達到一定的保證利率或宣告利率,必須增加海外投資或風險性資產,又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匯率風險,股債市波動,更讓壽險業淨值不穩定,且出現新的利差問題

所以保險局在2019年開始緊縮壽險業投資、發債籌資管道,增加淨值比的監理指標,並在2020年祭出最低死亡門檻、契約服務邊際(CSM)不得爲負、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及增提特別盈餘公積、並兩度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要求各公司逐步準備接軌IFRS17及新清償能力指標ICS2.0,這些措施都讓各壽險公司不敢再高利吸金

加上2020年疫情造成行銷障礙新臺幣保單利率降到谷底,都不利業績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