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砸錢打水漂 業者應自救

創立超過30餘年的五福旅行社1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公司將擬訂組織精簡政策,並保留必要的人力,而在考量單位職能不同的情況之下,人員整體減縮幅度將會低於整體比率的20%。(杜宜諳攝)

五福旅行社是國內不多的上櫃旅行社,這次紓困拿了2664萬元,最後還是得裁員瘦身」,在業界拋下震撼彈,尤其全球新冠疫情仍嚴峻,政府業者轉做國旅因應,但臺灣不大,旅行社就有將近4000家,豈可能全部移轉市場?如果疫情持續下去,政府拿再多公帑恐難以止血。

全臺3900多家旅行社,9成是經營入出境業務,僅1成國旅;觀光局統計去年國人出國1710萬人次,比來臺旅客約1186萬人次多,海外旅遊支出高達8077億元新高。這些出國市場的人潮商機全轉爲國旅,國內有這麼大的胃納量嗎?

端午四天連假是第一個試金石結果國道塞車住宿費飆漲、景點人擠人,民衆大喊「寧可存錢出國玩,也不要留在國內被當盤子」,顯見國內觀光不論是軟硬體在多數國人眼中仍不及格。

交通部一再宣稱國內業者要走向「精緻旅遊」,但市場根本還未準備好。

體質好又賺錢的五福旅行社,最後竟也落得要裁員,那其他業者不是更慘?

檢視過去2年7次國旅大撒幣,就知道紓困不是長久之計,補助旅遊絕非長久之計,調整產業體質纔是「關鍵」,將錢灑在對的地方扶植好的產品及業者,才能真正提升國旅品質,永續發展,否則錢灑盡了,一有風吹草動,旅遊業還是要靠補助。

政府紓困救急不救窮,更不是企業延續經營的萬靈丹,業者必須做好風險管理,提升品質,才能永續經營。